群臣退去, 內侍宦官也在王承恩安排之下, 相繼退去。

很快, 碩大的乾清宮中, 便獨剩李修,周皇后,小太子,以及已然失去生機的天子。

周皇后此刻依然難掩彷徨,一介平民之女,縱使為後已有兩年多,但終究改變不了太多。

如今帝駕崩,子尚幼,由不得她一個弱女子不彷徨。

李修此刻,卻無心思理會周皇后的彷徨驚懼,他默默的注視著天子,注視著這個給予他無盡恩寵的天子,

很難形容,李修此時此刻是個什麼心情。

若說曾經,中興大明,只不過是他滿足物質需求後,對精神需求的一種延伸。

但隨著他與朱由檢這位天子的登基,這份延伸,便是被賦予一份責任,而現如今,隨著天子駕崩,這份延伸,已然不僅僅是他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且還揹負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佇立許久,李修才緩緩挪轉目光,看向彷徨的周皇后,以及那眼巴巴盯著自己的……天子。

“娘娘放心。”

沉默一會,李修如陳述一個事實一般,緩緩說道:

“陛下之信任,臣定不會辜負。”

“待陛下成年,臣,會還給他一個盛世安寧的江山!”

聞此言,周皇后眼中彷徨亦是散去一些,點了點頭:“本宮相信秦公的。”

說完,周皇后又補充道:“陛下也說了,外朝之事,盡由秦公做主,本宮會守好內宮,照顧好春哥兒的,秦公你無需擔憂。”

聞此言,李修沒再多說,朝周皇后,與天子,行禮之後,便退出了乾清殿。

不出他所料,殿外,司禮掌印太監王承恩,東廠提督曹化淳,以及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明顯在殿外等候已久。

“秦公!”

見他走出,三人接連行禮,此逢天子駕崩,三人自然也不好說什麼祝賀榮升之言,只是簡單客套了一番後,便開始拐彎抹角的表明著屬於他們的政治態度。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三人的職位,無關於能不能幹,稱不稱職,任何一朝天子繼位,他們的職位,都註定被天子心腹接替。

如今天子雖幼,但,天子遺命輔國理政的李修可不幼!

國事盡託於手這個遺命在,要動外朝文官,可能還需要廢點心思,但要換了他們三個,這可是一點都不難。

當然,這些,只是憂慮。

李若鏈乃是李修一手扶上去的,錦衣衛,也早在李修掌握之中,而曹化淳,王承恩,一向關係保持不錯,自天子遇刺,身軀抱恙後,兩人早就明裡暗裡表明了態度。

如今,不過是將這種關係換一個方式存在。

李修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幼主繼位,他掌大權,最最重要的,不是外朝如何,是他要與內宮保持好協調且順暢的關係。

畢竟,外朝起么蛾子,大不了他舉起屠刀即可,但內宮起么蛾子,除非他真行亂國之舉,不然,內宮之事,任何么蛾子,對他而言,皆是大麻煩。

不能對內宮有足夠的掌控,這輔國理政,就絕對難以安穩。

交談甚歡,寥寥幾句話,李修也算是給這三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也算是完成了他輔國理政的第一步。

穩定內宮!

而接下來,第二步,就不是他要如何完成了,而是要看待天子駕崩的訊息傳出去,天子命他輔國理政的訊息蔓延之大江南北後,天下的反應如何了。

這一步,儘管他已讓李若鏈與曹化淳盡力監察,但天下何其大也!

他只能被動應對,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