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同意了讓俺回營?”

二娃子屁顛屁顛的跟在李修身後,迫不及待的再次確認道。

“對,去集結兵將,然後回營!”

“好勒!”

“不過修哥,你這是去哪裡啊,不回大營嘛?”

“我去趟內宮武庫,一直想去,今兒難得入宮一趟,索性去看看。”

“你趕緊召集兵將,回大營,不出意外的話,過幾天咱們就要出征了,你小子在這荒廢了這麼久,到時候可別給我捅什麼簍子!”

“出征?去哪裡啊?”

“和上次一樣!”

“上次?這才多久啊,咋又出事了!”

“這世道,活不下去的人多了去了!”

李修擺了擺手,顯然不想多說,事實上,他雖對沙場征伐頗有興趣,如今亦是自信不比古之名將要弱多少,但對鎮壓農民軍起義,他是真的沒什麼興趣。

縱觀古今,任何一支農民軍,在起事初期,都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

那就是烏合之眾!

不,甚至連烏合之眾都算不上。

畢竟,沒到真的活不下去,也沒幾個敢幹造反這殺頭的買賣。

都是一些餓得快要奄奄一息,拿著木棍柺杖,烏泱泱的一片行屍走肉,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從眾一搏,沒有任何紀律,也沒有談不上什麼組織,更說不上任何兵家之道,這就是幾乎所有所有農民軍起事初期的模樣。

對付這種所謂的叛軍,甚至都不需要什麼精銳部隊,至於三五敢戰之士,帶上幾十上百個稍有組織的兵丁,一番衝擊,便是一場屠殺!一場所謂的大勝!

但搞笑的是,就是這種一觸即潰的存在,往往在人的從眾心理之下,很快就能攜裹無數難民,歷史上那些動輒數十萬的農民軍,就是這般形成的。

雖說這種農民軍不足為慮,但農民軍一旦度過最初的脆弱,經歷幾場戰爭,養蠱般的蛻變後,自然而然,就會誕生一些骨幹精銳。

在既有質量,也有數量,且不用考慮任何民生髮展的情況下,那很快就會禍亂一地,成為朝廷的心腹之患。

事實往往就是這般無奈,如今的大明朝,在不能解決民變根源之前,那就只能解決農民軍本身,而且還要儘快解決!

“呼……”

長吐一口氣,李修環視了一眼四方,剛欲朝內宮武庫而去,遠處的一聲呼喚,卻是讓他停下了步子,放眼望去,只見在數名宦官的簇擁下,已經升任東廠提督的曹化淳正快步而來。

“李將軍!”

“曹督主!”

曹化淳望了一眼正在收攏兵將的二娃子,問道:“徐千戶這是準備撤出皇宮?”

“對,陛下下了旨意。”

“曹公公你這是準備去拜見陛下?”

“這不是之前李將軍你被白蓮教賊子刺殺,陛下知道了,嚴令東廠,讓雜家調查清楚,現在正準備去向陛下彙報……”

聽到這話,李修倒也來了興趣,詢問一番,結果倒也沒有超出他的預料。

當初他將那唐連城幾人交給東廠的用意,就是準備利用東廠這柄利刃,替自己好好教訓一下白蓮教,以免有事沒有盯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