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大明武將群體,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處於世襲制度之下,武舉所誕生的武將,既不受文官喜歡,也難受本身武將群體接納,除了寥寥幾個例外,其他的大都是授個閒職,等待候補的一天。

而這劉信,自然不是例外,他苦苦等待了一生,直至命隕之時,也沒有等到朝廷的命令。

僅僅聽著吳掌櫃的隻言片語,李修就不禁有種莫名的悲涼感。

一次武舉,遍及全國,位數頂尖的第三,竟苦等一生都未曾用其所學為國效力絲毫。

非是不想,而是無力!

這不得不說,著實是一種悲哀。

“是啊,老朽還記得,當年劉老大人參加武舉,一路登頂,那是何等的榮耀,卻沒想到……”

“掌櫃的,掌櫃的!”

劉姓老大夫話還未說完,院外便突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呼喊聲,隨後便只見一名小廝匆匆跑進院中,上氣不接下氣的聲音再次響起:“掌櫃的……劉老,藥房來了一個病人,好像是中了很深的毒,感覺快要撐不了多久了……”

聽到這話,這吳掌櫃的和劉老對視一眼,朝李修說了兩句,便倉促結束了這趟拜訪之旅,匆匆離去。

院中再次恢復安靜,只不過卻是多了幾大箱藥材,將院門關好後,李修倒也沒有第一時間去檢視藥材如何,而是走進了那一間書房之中。

書房並不算大,除了一些必要的傢俱,也沒有其他裝飾品,唯有那書桌後的一面書架,極為顯眼。

當時見到這書架,李修隨意抽了兩本看看,結果都是一些儒學典籍,李修還以為這宅子前主人是個文人,沒想到竟還是一個武進士!

“不知道有沒有留下什麼武功秘籍……”

抱著異樣的期待,李修快步走到書架前,一本本的翻看起來。

“論語?武舉人還讀這東西?”

書籍一本接一本的翻閱,讓李修失望的是,其中大都是一些儒學典籍以及一些他根本看不懂的八股文。

“嗯?”

當翻閱到書架的最下面一層,看著手中的書籍,李修也不禁眉頭一挑,似乎有了一些興趣。

一番翻找之後,十來本書冊便被李修清理出來。

隨意在書桌後坐下,李修抄起一本書冊便饒有興趣的品讀起來。

透過書冊封面“紀效新書”四個大字,便可清晰看出,這本書冊,所書內容為何!

大名鼎鼎的戚少保,率戚家軍縱橫南北,留下兩冊兵書流傳後世,那便是“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

而桌上的其他書冊,毫無疑問,自然都是一本本兵書。

有孫子兵法,有尉繚子,六韜兵法諸多韜略之法,也有火龍神器陣法,火攻挈要等戰陣實用之術!

乍見如此多兵書,李修倒也沒有太過驚訝,兵學雖重,但這個時代的印刷術亦是空前繁榮,兵書,雖說難得,但只要花費心思,收集一些倒也不算什麼難事。

更何況,那劉信乃是武進士,沒有兵書那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畢竟,明朝武舉雖不成氣候,但在文官的主導下,猶重軍事謀略,武藝本領的考核反倒是趨於形式化,不被重視,那劉信能高中三甲,武藝如何不說,軍事謀略這一方面,應該還是不錯的。

這些念頭在腦海之中一閃而逝,李修頗為隨意的翻開封面,字型映入眼簾,雖說是古文格式,晦澀難懂,但好在有著在溶洞之中讀醫書的經歷,雖依舊有些難以適應,但也不是完全讀不下去。

開篇只是一篇自序,講述的是戚繼光一生征戰,似乎可以看做是一篇簡短的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