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重中之重(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然深度還沒有達到徐晨預想的地步,但因為河床常年都被河水沖刷,實際上要比泥沙淤積很厚的兩岸河灘結實許多,這個深度面勉強能夠接受。
八根木樁打進去,構成一個內徑寬一米長兩米的方形結構,就像一個方形柵欄立在水中。
此時木樁頂端差不多和河水齊平。
光有柵欄還不夠結實,四周再用尺餘厚的木方和尺餘長的銅爪釘在外圍進行交錯固定,如此就形成一個結實的方形木籠結構。
這些事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做起來非常麻煩和耗時。
首先是就木筏製作的浮動平臺並不穩定,在上面工作的時候會時刻漂浮搖晃,人站在上面並不好操作,打一根木樁下去,足足需要兩三個小時。
光是打下去八根木樁就足足用了三天時間。
另外要固定這些木樁形成木籠,都要站在水中甚至潛入水中進行操作,而且還得兩三個人一起才行,而且在水中無論用銅錘還石頭釘入爪釘也非常困難。
就光是一個木籠,前後足足就用了五天時間才算完工。
但打造木籠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剩下還要往木籠裡面沉入兩塊數百斤重的石板當做橋墩支撐柱的基石,然後將兩根直徑足有五尺高有六米的巨巨型木樁插入木籠之中充當真正的橋墩木柱,然後中間用石頭填充直至整個木籠全部填滿,讓兩根木柱上下各一根被擠壓固定在木籠之中。
如此一個木質橋墩才算大致完工。
而這兩根六米長的巨型墩柱安放進去卻是耗費無數人力時間。
因為太長太重,要想在根本就站不穩的河流之中將其安穩並且到位的插進木籠之中談何容易。
為了安裝這兩根墩柱,徐晨足足動用了上百人,大船、纜繩、木筏,幾乎能夠動用的手段他都用盡了,最終在故母節最後一天到來之前,第一座橋墩前後歷經十多天的籌備和建設之後終於建造完成。
兩根粗大的木柱,有若中流砥柱一般高高的矗立在河心中央,在流水的沖刷之下巍然不動。
“野嚯……”
雖然看不懂巫王陛下耗費如此多的人力和時間在河心立起來兩根粗大的木柱有什麼用,但並不妨礙所有圍觀的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成功和驕傲。
其實從徐晨開始準備建橋,每天前來圍觀的人就很多,隨著浮動平臺建好開始下樁,整天一群人就在河心砰砰啪啪的抬著巨大的石夯打樁的聲音響徹整個王城區域,因此被吸引前來圍觀的人就更多了。
尤其是最後幾天,隨著各部落前來參加巫主大會的隊伍逐漸到齊,兩岸幾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圍觀喝彩喧譁之聲此起彼伏,喧囂震天。
第一座橋墩完工,徐晨經過仔細檢查和試驗之後,發現非常的牢固,似乎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好,忍不住也是長長的鬆了口氣。
這一個橋墩,先後就用了近半個月時間。
而河道之中共計要建造這樣五座橋墩。
但有了這個樣板和建造的方法,後面幾個相對就要快當的多。
最主要還河流最中央的兩座橋墩很難搞,而越是往淺水區,建造起來相對也就越容易。
按照眼前的試驗方案和建造速度,剩下幾個等到巫祝大會結束之後同時開工,大概在十月底之前,河道內的五座橋墩就會全部完工,剩下河岸兩邊各還有三座引橋橋墩,建造就更加容易了,根本就不需要建造木籠,只需要往河灘上打入幾根粗木當做墩柱就行。
而且這些引橋橋墩只是過渡,等到上下游配套的河堤全部修建完成之後,就會直接用石頭填造實體引橋,只留下河道之中這幾座橋墩。
因此河道之中的這五座橋墩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