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徐晨讓雷把這些來自兩個部落的男女俘虜都暫時安頓下來之後,召集羽公族女巫和一群族長首領,還有龍和雷等一群軍官開會討論。

會議內容很簡單。

一是如何處置這些蠻人俘虜。

這些人和巴國所有的族群品種都不同,更加野蠻,基本上還處在半蠻化狀態,就算按照軍功分配回去,基本上也不能與各部落和諧相處,更不可能融合成為新的族員,因此只能就近安置。

二是關於油桐的採摘和運輸。

光是這裡的鹽要運送出去就比較麻煩,若是要把每年幾千上萬斤的油桐運送出去,就更加麻煩了,按照當前的人力物力和交通狀況來說,耗費太大,巴國完全承受不起。

但桐油和金屬、鹽一樣,算得上是戰略資源,對巴國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徐晨也不可能放棄採收油桐,因此必須解決好處理方法。

人口安置比較容易,一部分可以留下來建設營地和修路,另一部分乾脆放回去,免得部落崩潰。

但油桐採收卻是個極大的難題。

想要完全解決最好是就地榨成桐油,運送就要減少至少八成的無效勞動。

但這樣就必須在蠻族所在地建造榨油坊,也就是必須安排熟悉榨油的工匠到蠻族住地駐紮下來。

這些蠻族基本上無法正常交流,學習能力也很差,安排的人少了控制不住,人多了又涉及到新的營地建設,人力物力時間消耗很大。

最主要的是,桐油是液體,眼下並無太穩妥的器物進行裝運。

陶罐是不行的,那玩意兒很容易碎,一罈油十多斤,送一次路上破個十壇八壇的毫不奇怪,甚至破碎大半都在情理之中,這麼大的消耗很容易讓人崩潰。

這東西和生漆不一樣,因為生漆本來產量就低,就算刺叉族全族長年採收,一年百把斤也就頂天了,用葫蘆和竹筒就能解決。

竹筒……

想到油漆和竹筒,徐晨腦海中靈光一閃。

本來他想到的是木桶,但木桶這東西看起來簡單但實則做出來很麻煩。

當初車輪和鼓桶做出來忽悠讓徐晨耗死了無數腦細胞,雖然最終制作成功,但徐晨一直都不太滿意,所有木質器物之中,圓形是最難做的。

而且還要做好密封,一旦漏水,那比陶器損失還大。

但若是竹筒,這個問題似乎就能迎刃而解。

刺叉族附近生長有幾百裡範圍的竹林,這些竹子粗的直徑足有尺餘,完全能夠當水桶使用。

自從徐晨幾年前教刺叉族用金屬工具開始用竹子製作生活器具之後,這些年刺叉族發展出來很多種用途,如今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盛水儲糧醃菜甚至吃飯喝水都在用,只是沒有什麼商業價值而已。

若是從刺叉族弄一批大的竹節制作的儲存器,運送來裝桐油倒是正好。

不過刺叉族還在烏龍江下游兩百多里之外,運送到羽公族需要至少八天,再運送到這裡又需要五六天,這樣一來一去,差不多一個月就沒了。

雖然這個時間也不是不能忍受,但徐晨總覺得還是太麻煩了。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一大片地處烏龍江東南岸的原始密林,若是能夠找到一條通往烏龍江的合適水路,用船來裝運就會更加方便。

想到這裡,徐晨讓人把地圖拿出來,對照上面仔細觀看。

這副地圖經過幾次修正之後,眼下鹽礦的位置從東南方向往南偏移了不少,和蒙族鹽礦比較接近,而往東南方向,則是大片空白。

徐晨先仔細詢問了龍關於這兩個蠻族的情況,讓後用手拃量之後,將兩個部落的大致位置添上去。

這樣空白的地圖在東南方向,就多出來兩個標記。

“這油桐林附近的湖有多大?”看著標註為油桐林的蠻族部落,徐晨問。

龍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想了許久伸出黑乎乎粗糙的大手吭哧說:“很大,騎馬跑半圈至少需要拉五泡屎的時間!”

這是什麼神鬼形容詞?

竄稀和便秘的時間能一樣麼?

徐晨臉黑,一群男女同時發出嘎嘎嘎嘎的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