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則徐晨當初設計的通往王城的三條主幹道,基本上就是繞著拱火盆地一圈,形成了一個環形交通網。

因為這次是純粹的始母神祭祀儀式,沒有參加婚配的人員,也沒有交易人員和貨物,因此參加的人並不多,除開葉母女和三位小女巫之外,還有一群巫學院的學生和數十位部落的族長首領,另外風調動三十位王城禁軍騎馬隨行保護,共計也就一百三十人左右,徐晨調集了王城附近所有的馬車,一次就全部拉完了。

幾年過去,恰族的變化非常大。

當初恰族不過是一個百餘人的中小部落,與蒼族一戰之後被徐晨偷襲老巢,然後又被按在地上爆錘之後,一段時間元氣大傷,不過歸服之後的這幾年發展很快。

以前他們居住地是一條很小的山谷,山洞也不大,狹窄陰暗勉強寄居生存,主要就在季蒼河附近打獵採集,日子苦得一批。

當然,當時大家都差不多。

季蒼河在恰族這裡一個大拐彎,從東南流向轉向往南,附近衝擊形成一大片遼闊肥沃的河灘。

在巴族勞動改造一年之後回來學成歸來的獵人帶領下,這些年在河灘上瘋狂造屋耕田,眼下已經開闢出上千畝農田和建成三座土磚大院,另外得益於交通要道的便利屬性,東來西往南來北往的各部落都要在這歇腳,恰族如今也慢慢變得熱鬧起來。

眼下不光是恰族,西南方向的夜火族和曲族這兩個人口超過三百人的大型部落,也在這幾年響應徐晨的號召,陸續搬遷了一些人口到恰族附近墾田定居,這些新建成的部落相距並不遠,沿著西南大道形成了一個長度接近五里的聚集區,目前人口已經超過四百人。

這個變化符合徐晨當初的預期。

農耕首先就要擺脫山洞的束縛,因此他們就要選擇水土肥沃的平坦地帶生活,而恰族這一片地方,剛好就處在西北山區和拱火盆地的交界地帶,距離祖地不遠,又是在傳統習慣的生活區域內,位置也比較符合發展方向。

在徐晨看來,在很長時間內,這裡比王城附近更具有發展潛力。

因為王城是在徐晨的強勢推動下完成的,王城附近沒有山,全都是平原,只適合耕種,實則這種強行完成的農耕升級所有的原始部落很不習慣,對於他們來說,狩獵仍舊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傳統和生存方式。

另外光吃五穀雜糧肯定不行,在畜牧養殖無法滿足人類對於肉食的需求的時候,狩獵仍舊還是肉食的主要補充和來源。

王城附近的野獸現在非常少,除開兔子獾狐狸等小型野獸之外,大中型野獸幾乎看不到,獵人眼下想打獵只能去遠離居住地十多里外,狩獵難度很大,就算有馬,也並非每次都有收穫,畢竟狩獵運氣成分很重要,加上王城附近人太多,來來回回的獵人不斷狩獵驅趕,野獸便越逃越遠,越發難以狩獲。

但在恰族這裡,有山有水有大片的肥沃平地,就是最好的生活區域。

因為這次回去不趕時間,徐晨便在恰族駐留半天時間,帶著一群人把附近幾個定居的部落都挨著仔細巡視了一遍。

這是這些部落搬遷到山下之後,徐晨第一次來視察他們的生產生活,因此所到之處無不歡欣鼓舞,紛紛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

徐晨與這些部落的男女老少仔細交流,詢問生產生活情況,視察房屋建設和農田耕種管理情況,針對一些問題,也做出一些指導。

視察完之後,他還在恰族召集附近定居的幾個部落的族長首領一起商討規劃統一的溝渠交通,讓各部落要統一協作,將連通各族的道路和溝渠互相連線,加強各部落的來往交流。

在這個小範圍的區域交流會上,徐晨表示未來這一片區域,一定會發展成為一個非常熱鬧的城鎮,到時候王城會在這裡建造官衙委任官員,指導各部落學習生產,傳授各種新的技術,開設工坊和交易市場,協助所有部落一起發展,最終這裡會變得和王城附近一樣熱鬧。

徐晨的這些話不光讓恰族等部落的參會人員聽的熱血沸騰激動萬分,就連三位女巫都聽得精神振奮,特別是拱火族小女巫。

如今聚集在恰族附近的這些部落,都是拱火族的族員,這些年各部落發展的天翻地覆,速度快的讓人都眼花繚亂,雖然她是拱火族的大巫,但實則平日能夠指引和管理的,依舊只是拱火族本部和附近幾個部落,像恰族、夜火族、昆族、曲族、夾族這些遠處的部落管的很少,只是在春秋兩季的聚會上才做一些交流指導,有一種自生自滅的歧視感。

但這些大大小小的附屬部落,和烏族其實也同脈同源,作為一個大巫,她也希望所有部落都能發展的更好,更加富裕,這樣才能表明她做到了一個大巫該完成的責任,只有這些附屬部落越發繁榮,拱火族整體實力也才越發強大,也才能得到神靈更多的庇護和卷顧。

若是恰族這裡幾個部落也能發展的和王城附近一樣繁華熱鬧,那麼她也感覺到驕傲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