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生漆(第2/2頁)
章節報錯
上次送刺叉族回去之前,徐晨為了讓刺叉族儘快發展起來農耕生產,特意在巴族教了他們三天的建房和耕種。
雖然時間很短暫,但有了這些提點之後,徐晨相信她們的生活狀況更快便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三年前從刺叉族帶回來的數十根竹根栽種在拱火族和巴族烏族,如今都已經長成了成片的小竹林,不過因為土壤和環境的影響,這些竹子長得都不如大湖周圍的高大粗壯,最粗的也不過小腿粗細,細的只有胳膊粗細,但這些竹子有些已經開始可以使用。
因此徐晨砍伐一些竹子教他們製作竹筒竹碗盛水吃飯,同時將竹子噼成篾片教他們編造一些簡單粗糙的竹編器具捕魚和盛放東西。
相對於青藤來說,竹編器物更加結實耐用,不過需要更加鋒利的金屬工具和更加精巧的手藝。
金屬工具徐晨為他們提供了一部分,但手藝只能讓他們回去之後慢慢摸索進步。
竹子因為結實耐用,因此也是建造房屋的優良材料,搭建房屋比樹木方便簡單。
因此徐晨還用木頭做演示,教他們搭建竹屋。
而當看到徐晨就透過簡單的加工就將大湖四周遍佈生長的竹子製作出來如此多精巧有用的器物,刺叉族大巫和一群族長獵人全都興奮激動的鬼哭狼嚎,一次又一次的趴在地上伏地感謝。
就連巴族人自己都感覺到無比的驚訝和激動。
此前徐晨帶回來許多從未見過的竹根栽種的時候,看他滿臉認真的樣子,所有人都不太明白,但等長出來之後發現是一種又高又直又細的奇怪植物,也一直都不知道這種像野草但比野草更加結實的植物該怎樣用。
直到眼下,所有人才真正明白過來,竹子的確比樹木要更加有用,幾乎什麼都能做。
實際上,徐晨演示的只是竹子的最基本最粗淺的用法,竹子若是用到極致,在生活中除開代替陶器金屬燒水煮飯之外,幾乎什麼都能做。
人類對於生活環境的強大適應性,決定了人類可以脫離野獸範疇進化成為更加高階的文明形式。
大湖四周竹資源異常豐富,只要利用的好,刺叉族絕對會很快發展起來。
而也如同徐晨所料。
刺叉族這次回去之後,就用巴族贈送的銅斧銅刀開始大規模砍伐竹子搭建竹屋和製作各種器具,而且還製作了不少簡易的竹碗竹筒到漆樹林開始學習收割生漆。
不過因為時間太短,雷這次帶回的不多。
一共三個竹筒,裡面的生漆倒出來也就半碗的樣子,加起來不到一斤。
看著這三個被生漆染的黑乎乎的竹筒和這半碗白色如漿的生漆,徐晨不禁滿臉唏噓。
這東西雖然有毒,但卻老金貴了。
據說這是數十個刺叉族人忙活了好幾天的收穫,可見生漆產量之低,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但好在那片漆樹林覆蓋方圓數百里區域,常年採收下來數量肯定也不少。
若是從人工成本上來說,這生漆的價格絕對比銅礦貴重的多。
這一碗漆,少說也值數十文錢,幾百斤糧食。
只是在眼下,食物還是最貴重的東西,其他的財物都還無法相比。
但隨著農耕發展,再過幾年各部落都有了充足的糧食儲備之後,慢慢其他一些物品的價值便會體現出來。
漆器,是原始氏族社會往封建社會轉變過程出現的一種極為重要的禮器,和青銅、彩陶並列為中國古文明三大發明之一。
正是因為漆的稀少和難得,所以漆器才如此貴重,成為一種貴族才能享用的財富。
最古老的漆器,都是直接用生漆塗刷,顏色比較單一,基本都是黑色為主,直到戰國時期,才開始混合桐油和一些礦物顏料製作色彩繽紛的快乾彩色油漆,其中最讓人歎為觀止的就是始皇帝陵寢陪葬的武士俑,剛出土的時候全都是彩色,栩栩如生,但出土與空氣接觸之後迅速氧化脫色,最終失去了本來面目,變成了灰頭土臉的樣子。
對於這碗金貴的生漆,徐晨找了一個葫蘆小心翼翼裝好,等以後加桐油和礦物顏料調製成彩漆做一些試驗。
等雷彙報完此行的情況之後,徐晨賞了他一罈果酒和一罈鹹鴨蛋,並且隨行的每個獵人都還發放了十文銅錢,打發各自回部落之後,他這才將隨同而來的一群刺叉族人都召集起來,給他們安排定居的住處。
如今王城靠近四門附近的好地段都已經劃分給了拱火、羽公、巴族、皮族和五鬼族等五大族群部落,而且空餘的地方也都規劃成了各部落的農田範圍,因此徐晨只能將其安排在西門往上游三里開外的與皮族相鄰的地方。
這裡緊靠季蒼河,雖然離王城略遠一些,但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規劃範圍內還有一條小溪,無論生活耕種環境都相當不錯。
眼下已經深冬,氣溫比較寒冷,前幾天甚至還飄過一場小雪,但開春在即,現在大規模的建房肯定來不及了,因此徐晨只能將建造王宮的木材調集過來一批,同時收集大量的茅草和麥草,又從建設王城的隊伍中之中調集過來一群工匠,用最快的速度幫忙搭建一些木屋暫時居住。
而一群刺叉族人也都歡天喜地的挖坑抬木,搬石挑土,數百人幾天熱火朝天的忙碌下來,幾座木屋框架便搭建完畢。
然後就是用茅草麥草直接一層一層捆紮在框架之上,很快幾棟相隔不過百米的巨大草屋院落就搭建完畢,前後用時不過十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