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進展(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徐晨也沒有太多辦法。
本來已經在夾族找到油桐樹,去年秋天夾族也收集送來百把斤油桐果,但徐晨嫌少就懶得忙活,於是便一直還丟在窯廠的庫房。
榨油方法其實徐晨知道,只不過比較麻煩。
以前跟著勘察隊在雲貴一帶考察的時候,一些山區苗寨還能見到古老的榨油作坊,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將木質堅硬的大樹中間挖空並切削打磨形成一個凹槽,然後將油料作物進行清理、晾曬、烘乾、破碎、蒸熟之後做成油餅放進木槽之中,然後不斷打入木楔擠壓油餅,慢慢就能將裡面的油脂擠出來。
這種榨油方法據說延續了幾千年,從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了。
而油桐就是雲貴一帶苗寨比較常見的油料作物,當地人習慣用桐子榨油,用來處理吊腳樓和各種傢俱漁船漁網等。
雖然知道方法,但這個東西非常費時費力,需要一整套的裝置。
採摘、清理、晾曬這些都好說,但烘乾就得專門建造一座烘乾爐,破碎還得專門準備大型石磨甚至石碾,只有破碎的越細,出油才會越多,這東西不是吃飯,粗細只要咽得下去就行,破碎不夠好的話,最終可能大半的油脂都擠不出來。
而蒸熟的過程也很麻煩,必須製作一口大鍋和專門的蒸籠。
至於最後一道工序,製作油餅榨油也是非常麻煩,徐晨在苗寨看到他們使用一圈一圈的鐵箍將稻草和蒸熟的桐子粉末踩平箍緊才放進去,因為不斷打入木楔的過程擠壓力會非常大,普通材料根本經不起這麼大的壓力就會崩斷。
而用巨木製作的榨油機也非常佔地方,需要專門建造榨油作坊。
正是因為看著簡單但實則工序繁多裝置複雜,因此徐晨也便沒有急著去搞桐油。
更何況眼下夾族收集的油桐果太少,百把斤不值得他大動干戈。
另外眼下打造的木船都很小,而且木頭也不值錢,只要保證能夠用上一兩年就行了,徐晨也沒指望這些船用七八年甚至幾代人,壞了爛了就再打造。
只等過兩年,需要打造能夠乘坐數十人規模的大型帆船的時候,可能就需要考慮各種防腐防潮防水的油漆了。
實際上漆他也已經找到,而且數量巨大,就在刺叉族附近,只是採集比較麻煩,而且來去也非常麻煩。
如今地廣人稀,道路不通,野獸橫行,許多事就算想幹也力不從心,更何況他現在也沒有足夠多的人手和精力來大規模的開發這些資源,只能慢慢等待時機成熟。
八月轉瞬即逝,進入九月。
修路工程進展順利,巡邏監督的獵人每隔五天左右回來稟報一次工程進展,眼下大部分路段都已經完工,只剩下最後幾處比較困難的地方還在進行收尾。
雖然說是困難地段,但實則也就是一些溝谷溪流或者比較陡峭崎區之處,需要填埋抬升路基或者修建橋墩搭建木橋,只是工程量大一些而已,這些工程在此前修建各部落之間的道路的時候基本上也都遇到過。
最近已經有完工的部落陸續回家,剩下這幾處收尾工作也會在數日之內完成。
整個修路其間,各部落都就進行過一次人員輪換,因此勞動強度也並不是太高,而各部落負責的工段,也都和當初修建巴烏大道一樣,沿途用砍伐的木頭搭建了一些住宿飲食休息的木屋。
因此這條路修通之後,沿途這些木屋也會慢慢成為獵人或者來回通行路人的歇腳場所,而根據故母節時候徐晨對各部落分散於大道沿途居住的指導方針,其中一些地方或許很快就會有人開始定居墾荒變得熱鬧起來。
眼下的情況就是各部落之間獨立性太強,而且相隔太遠。
以前拉開距離是因為適合居住的山洞和環境不好找,不得不往深山老林裡面鑽,另外各部落主要靠狩獵和採集為生,吃飽穿暖全靠看老天眼色行事,需要很大的領地才能保證部落生存。
但眼下時代已經完全變了。
住靠建房,吃靠耕種,穿可以用麻布,雖然冬天依舊還是要靠獸皮禦寒,但獸皮絕對只能算是補充。
何況這個時代的冬天非常短,也就只有一個月會寒冷到下雪的地步,而且機率也非常小,連續五年下來,徐晨一次大雪封山的情形都沒看到過,甚至寒冷到結冰的次數都很少看到。
因此獸皮主要是為婦孺老幼保暖,年輕體壯的基本上靠麻布衣服也能挺過去。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