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規劃方向(第2/2頁)
章節報錯
分家之後,各家族依舊還是統一在族長的帶領下共同發展,但各家族又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分配部分私屬的財富,哪一個家族發展的好,就能成為部落的首領家族,誕生出新的族長。
這實際上也是利用家族競爭保證整個部落的活力。
說到底,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永恆法則,不如此人類就會逐步走向滅亡。
整個部落聚集在一起共享共存一切生活資源,只不過是這種法則之下為了抵抗飢餓寒冷繁衍生息的一種內在手段罷了。
甚至在極度飢餓的條件下,部落還會採用一些極端的投票方式,由首領來決定殘殺部分老弱病殘當做食物活下去。
一旦人類開始擺脫飢寒交迫,慢慢有了財富積累之後,私有制必然會產生,不然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巴族發展到眼下,足夠溫飽的食物和生活條件,已經到了瓶頸階段,如果長期繼續下去,部落的發展氣氛慢慢也會變得懶散起來,分組包乾終究不是真正的私有制,並不是完全的競爭方式,徐晨需要透過這次的分家,開始在巴族內部實行更多更加廣泛的私有制。
以後四大家族透過自己的耕作勞動,來決定其中一半的糧食分配權,而另一半,則會被大院以銅錢的方式徵購作為公共糧倉儲備,而各家族則可以用得到的銅錢在大院購買陶器、銅器、鹽、酒等各種生產生活物資。
隨著巴族發展的越來越快,各種條件越來越成熟,徐晨對於未來的規劃也就越來越詳細完備。
等巴族這種模式形成之後,未來就能夠以此為模板,在所有部落進行推廣這種模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原始人日記】 【】
在徐晨的規劃中,未來的發展有兩個方向。
一是不斷拆解大中型部落,形成更多以村落形式的家族聚集地,這樣可以變相擴大各部落的控制領地,同時也減少大型部落內部因為居住、水源、農田、狩獵等太過擁擠的環境造成的矛盾,每個村落相鄰不遠,以部落為核心,形成一種分散的領地和生存格局。
第二就是修建王城和行政中心,暫時以拱火族和幾個大型部族為打造重點,在其附近建造小型城鎮,利用人口和交易規模,開設各種工坊和固定的交易市場,建立起來比較完備的政治體系和工商業架構。
這兩步同時開始,一旦完成,關於原始部落的改造也就算大致完成任務,接下來就能形成一種全新的王權政治,族群和族群之間,部落和部落之間的關係和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
為了儘快完成巴族的示範性改造,徐晨對於三處新家族定居點的建設非常上心。
這件事本來在去年秋冬就打算開始的, 不過因為要修巴烏大道就暫時拖後了。
但他打算在今年秋冬時節將其全部完成,明年開始正式實施這種以村落形式構建的新型半公有半私有的制度模式。
……
時間疏忽,眨眼二月過半。
這天徐晨騎馬巡視完三處定居點的建設回來,走到大院附近就看到葉和小女巫兩人正滴滴咕咕的快速往大院側面而去,不知道去幹啥。
徐晨把馬在涼棚拴好,擔心兩人走得太遠被蛇咬了,於是隨手提著一根木棍跟上去。
“嗷嗚……”
兩條狼崽子不知道從哪兒鑽出來,嗷嗷叫喚著屁顛兒屁顛兒的就跟了上來。
徐晨走到大院側面,這裡和窯廠之間有一條路,路邊種了不少刺瓜和一些經常吃的野生瓜菜,算是部落開闢的菜園,裡面用木棍搭建了不少瓜架。
如今二月時節,天氣溫暖溼潤,瓜藤已經爬滿瓜架,瓜秧開始開花,蜜蜂蝴蝶來回忙碌採蜜授粉,在陽光下看起來一片生機勃勃的場景。
刺瓜嫩的時候可以生吃,口感略微清甜,但老了之後表面就會形成一種比南瓜皮還硬的半木質皮層,根本就咬不動,不過去掉這層硬皮之後,裡面的瓤煮熟卻香甜軟糯。
以前巴族人習慣嫩的時候當做野果生吃,成熟後吃的少,偶爾缺少食物的時候採摘回來放進火塘烤熟之後剝開,像吃紅薯一樣吃,但徐晨發明了陶器之後,刺瓜就成了一種很重要的蔬菜,基本上都是等到秋天老熟之後採摘,削皮後煮粥燉肉都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