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虛此行(第2/2頁)
章節報錯
另外當初修路沿途修建了好幾處木屋,胡族人也可以將其利用起來,就在木屋附近建造炭窯,還能安排女人跟著去一起做飯照顧陪伴,甚至還能在山腳附近夏天河水淹不到的地方開墾一些農田種植莊稼。
徐晨這個計劃的目標,是希望以後胡族可以遷徙到巴族烏族之間紮根生活。
畢竟學會建房之後,棲身的山洞已經不再是必須,人類可以開始在任何地方定居生活。
巴烏兩族之間這段區域足夠大,足夠容納得幾個村莊的發展。
若是這件事成功的話,那麼巴族、胡族、烏族就會形成人口更加密集的一個交通帶,有利於更長遠的融合和發展。
《獨步成仙》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徐晨規劃的交通主幹道不會經過胡族,若是胡族想要通車,還得自己修建一條到達烏族谷口的道路,這個工程量不算小,若是烏族不願意幫忙的話,光靠胡族估計得好幾年才能修通。
因此還不如整體搬遷,一舉兩得。
當然,這個想法徐晨不會說出來。
因為這是胡族自己的事。
不過徐晨相信他們將來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聊完燒炭的事之後,徐晨開始詢問修路的事。
胡族族長滿臉的褶子都愁成了麻花,情緒一下就低落起來,幾個首領和一群參與討論的獵人也都唉聲嘆氣滿臉苦澀。
就像徐晨猜想的一樣,這條路對於胡族來說壓力太大。
當初修建巴烏大道,巴族和烏族聯合起來出動了兩百餘人,各種青銅刀斧鋤頭鎬頭獨輪車人力板車一大堆,但也用了整整一個月才勉強修通,眼下不少地方還在繼續修修補補。
但胡族不過一個七十人的小部落,真正能夠勞動的人口全部加起來也就不到六十人,就算全部投入進去,整個冬天三分之一都無法完成,何況也不可能全部都去修路,狩獵開荒、照顧老幼,還有不能勞動的孕婦和一些殘疾,另外還要燒炭,根本就抽不出來多餘的人手。
本來燒窯他們也傾向於在住地附近,但木炭可不輕,燒好之後送去巴族,來回上百里,運送代價太大了,這既是徐晨對他們的提醒,實則也是他們無法承受這麼遠的運送代價不得不妥協的選擇。
等一切商量好之後,徐晨帶著一群人準備回去,同行的還有胡族幾個男人,他們隨行跟著徐晨提前去巴烏大道沿途尋找合適燒炭的地方。
下午,徐晨回到巴族,叫過來兩個此前負責燒炭的窯工,讓他們做好準備,兩天之後,胡族會請他們去指導建窯燒炭。
接下來的幾天,徐晨並沒有急著出門去巡遊各部開始策劃修路。
因為各部落剛結束巫祝大會,此刻像拱火族等比較遠的部落還在路上,他安排各族獵人回去之後打探的修路情況眼下根本還沒影子,因此急不來,至少還需要再等六七天左右出發比較合適。
另外,他安排烏族擴大銅礦採掘和冶煉規模,答應幫助解決礦場和冶煉廠的食物問題,雖然烏族眼下剛剛秋收糧食還算充足,可以堅持幾個月,但他還是提醒他們儘量從外部多尋求一些食物來源,用銅多換取一些石鹽和糧食魚肉,儘量在秋冬多做一些鹹魚臘肉備存,免得出現食物危機。
烏族對他的提醒自然非常贊同,不過烏族冶煉澆鑄出來的都是幾斤甚至十多斤大小的銅錠,若是用來交換一些魚肉野獸不太好兌換,因此徐晨就想到了當初用一些燒融的銅汁殘液陸續澆鑄出來的銅錢。
錢作為商業活動介質,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也極大的刺激了商業的發展。
而錢在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很早,最早並不是金屬,而是各種稀少美觀的自然物品,最常見的比如漂亮的貝殼、錦羽、勐獸牙齒等物。
這個時間持續了很長,一直到氏族階段末期,進入了王權階段才被金屬錢幣取代,到商周時期逐漸成型,秦漢最終統一制形大行其道。
本來徐晨並沒有打算太早推出錢幣,而是準備等到他宣佈成立巴國之後才開始,不過為了解決烏族遇到的問題,他決定提前開始小範圍試行一下。
只要有他的信用背書,巴族聯盟肯定不會拒絕錢幣的使用。
畢竟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事情,最多就是最開始還會有些迷湖和混亂而已,畢竟幾乎所有野人都不會數數。
當年第一次和各部落交換陶器時候的心理陰影,徐晨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轉眼過去了三年,各族一樣換一樣的交易習慣仍舊還是主流,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但萬事總得有個開頭。
只要在巴族烏族胡族這個小範圍慢慢交易形成習慣之後,其他一些部落逐漸也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