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徐晨不知道這是羽公族這群獵人的想法,還是他們大巫的想法。

但無論誰的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羽公族和拱火族以後關係不會太好。

果然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好好的當鄰居互相來往做生意發財不好咩。

徐晨很無語。

窮成這個逼樣還有心思打架,也只有這些原始野蠻人才有這種好心情了。

第三天上午,烏族浩浩蕩蕩而來。

午後,胡族、木牙族結伴而來。

至此,除開遠在拱火盆地的雷族之外,巴族六個聯盟部落全員到齊,而且佔據了最靠近巴族大院的一大片最好的河灘作為駐紮場所。

五面族旗加上巴族的青龍旗、王旗和蛇形圖桉的族旗,九面旗幟前三後五插在河灘的石堆上,隨風飄揚看起來已經有了一股熱鬧的會盟氣勢。

下午三點左右。

巴族山谷河對岸的野狼灘出現一支數量接近三百人的龐大隊伍,其中有人舉著一面畫著一支三色羽毛的旗幟,鳴號在河對岸要求渡河。

這是從陸路順烏龍江山嶺小路而來的羽公族大部隊,簇擁在最中間一位身穿白裙和斗篷手持權杖的中年女人,正是羽公族大巫。

傍晚時分。

一支規模更加龐大的隊伍沿著新修的巴烏大道舉旗鳴號浩浩蕩蕩而來。

其中既有身穿皮甲手持弓箭長矛藤盾,腰佩匕首列隊整齊的精銳獵人,也有大量衣服雜亂揹筐挑擔的普通男女,另外還有幾位身穿雙層皮甲腰挎長刀銅牌騎馬匹四顧的部落軍官。

這些人混雜在一起服飾各異,有麻布有獸皮還有混搭裝,相貌也差異很大。

其中最為特殊的是還夾雜一頂藤編小轎,上面坐著一位身穿大巫衣裙,戴著斗篷手持一根黝黑大巫權杖的老巫婆。

另外還有一位同樣身穿大巫衣裙和白色斗篷手持權杖的少女,正被一群臉上畫著五色花紋的男女簇擁圍在當中。

三面旗幟夾雜在長長的隊伍之中呼啦飄揚。

一面上畫著一道金色閃電,一面畫著一團通紅火焰,還有一面畫著一個五色臉譜。

這是拱火族、雷族和五鬼族組成的龐大聯合參會隊伍。

男女老少足足有五百人,浩浩蕩蕩行走在樹林的道路上,一路大聲談笑叫嚷呼喊,喧囂震天看起來巍巍壯觀。

這些人和前面到達的季族蒼族胡族木牙族等部落一樣,對於突然出現的這樣一條寬闊的通衢大道感覺到異常的驚訝和震撼。

他們從烏族山口踏上這條掩映在緩坡山林和河灘之間的大道之後,一路就是大呼小叫的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般。

驚奇、驚喜、興奮、激動、震撼……

各種心情不一而足,任何言語都無法表達他們此時的心情。

每一處木橋,每一座木屋,甚至那些砍斷推倒在路邊的大樹或者挖掘推開的大石頭,都會讓他們驚呼圍觀興奮討論。

特別是烏巴兩族界碑,那塊寫滿了字的巴烏大道石碑,更是讓數百人駐足圍觀,滿臉的震驚和敬畏。

幾個自告奮勇前來當嚮導和解說員的烏族獵人,手舞足蹈添油加醋的將當日道路修通之後盛大的祭祀慶典的活動情況講解一遍,只聽的所有人驚歎不已。

其中最為震撼的自然是老巫婆和五鬼族的小女巫。

兩人身份不同,知識水平也不同,見識和眼界自然也不同,尤其是老巫婆,自從歸服巴族之後,她所接觸和獲得的知識已經遠超以前數千數萬年的大巫傳承積累,加上身份和責任,她深刻明白這條大路出現意味這什麼。

神奇而複雜的兩輪馬車她們在烏族已經見過了,而這條路就是巫王陛下為了馬車和兩輪車通行特意修建的,巴烏兩族眼下每天互相安排馬車來回通行,既能坐人也能運貨,方便而快捷。

若是能夠從烏族再修建一條通往季族、蒼族、恰族直至拱火族的大路,眼下沿途各族都已經或多或少有幾匹馬,若是都打造馬車之後,各部落之間從陸地上來往就會變得更快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