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盛夏(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他不斷的教育和引導下,兩個年齡相彷的小母野人進步非常大,幫他完成了大量平日懶得整理的筆記和資料。
而這些整理謄抄過的資料,也都用銅錐打孔之後用麻繩裝訂成冊,變成了部落最神秘和貴重的知識財富。
這些東西,將來都會是各部落的巫都需要學習的內容。
當然,巫王大字典的內容也在不斷的增加,隔三差五都會有新的字詞登入其上,如今的字典中記錄的獨立字已經超過五百個,幾乎覆蓋了日常生活所見所聞的方方面面,基本能夠滿足日常的學習和記錄要求。
雖然整個部落陷入了炎炎夏日的農閒之中。
但該做的工作依舊各司其職。
農耕生產依舊還是重中之重。
母巴和阿母兩位族長首領,每天依舊帶著大量男女忙忙碌碌在田間來回巡邏,驅趕鳥獸和除草,同時還要時刻觀察河水上漲的速度,提前做好農田的防澇和排水工作。
靠近大院這邊的情況比較好,因為地勢比較高,而且來往也比較方便,但河對岸管理起來就要麻煩多了,來回都需要劃木排竹排。
進入五月之後,雷雨更多,河水暴漲,已經淹沒了兩岸大量的河灘,甚至對岸有不少農田都反覆受澇,部分低窪處的農田減產已成定局,母巴阿母等一群女人憂心忡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徐晨也束手無策,只能寬慰她們不要著急。
畢竟這種減產實際上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在溝渠河堤等農業基礎設施不到位的情況下,旱災水災都不可避免。
河對岸的四百畝農田開發的很匆忙,而且當時他也並不在部落,都是母巴等人冬天匆忙燒荒開墾出來的,有些地方明顯不合理。
但徐晨回來的時候已經十二月底,所有農田幾乎都已經開墾完畢,他也就沒怎麼去關心。
因為這種播種收穫完全是望天收的狀態,而且如此大面積的播種,只要不是大面積受災,終歸還是有收穫。
更何況河對岸情況複雜,來去困難,本來管理的相對來說也比較粗放,而眼下受災的面積也不過二三十畝的樣子,並不算嚴重。
何況眼下已經到了最炎熱多雨的季節,小河的水位也到達了一年一度最高的狀態,想開溝修渠修建堤壩也來不及了,有了今年的經驗,秋冬就可開始新一輪的農田基礎建設,完善溝渠堤壩,明年情況就好得多。
因此對於農田管理,徐晨今年基本上沒怎麼操心,他最多是隔三差五去最近的試驗田看看。
而試驗田的漲勢也就那樣,雖然比別的田塊略好一些,但也十分有限,並不不去年強。
農耕生產,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飛躍的。
中國歷史從神農氏嘗百草辨五穀開始,一直到秦漢時期,牛馬犁耙等牲畜農具大量推廣之後,農田耕種才真正進入成熟階段。
而一直到兩千多年之後新中國初期,糧食產量也依舊處於十分低下的狀態,一畝百十來斤還是主流,那個時候養活中國人的,特別是貧苦農民的,並不是五穀,而是土豆和紅薯這兩種產量巨大澱粉含量豐富的輔助糧食。
因此對於眼下的耕種水平和狀態,徐晨只需要穩住,讓其處於大面積旱澇保收的狀態,讓這些人口不過數十數百人的原始部落有滿足數月到半年的糧食儲備就是偉大的成功。
畢竟在這樣地廣人稀動植物繁盛的原始時代,採集和狩依舊能夠滿足日常所需,而有了一定的儲備,就能解放出來一部分生產力發展生產。
因此眼下,徐晨的主要任務依舊是部落其他方面的發展,對於糧種馴化只能慢慢來。
因為這種事不是十年八年就能看到明顯成績的,是一個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漫長過程。
動植物的進化,百年千年也不過是彈指一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