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冶煉工坊(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中一座冶煉爐,只有半人高。
冶煉爐經過幾天的燻爐和簡單的修整之後,已經達到了徐晨的要求。
旁邊的五間小石屋之中,堆放著不少冶煉好的紫銅錠,這些銅大部分是烏族冶煉好送來的,還有些是窯廠的窯工將以前烏族送來的銅礦石冶煉出來的,另外幾個藤筐之中,還放著一些鉛和錫。
幾個冶煉工人分別取出來銅、鉛、錫三種金屬。
徐晨讓人用自己的黃金秤分別稱出來五十斤、八斤和兩斤模樣,一起放進坩堝之中,然後放進加熱爐中,點燃爐火開始熔鍊。
徐晨不清楚古代的青銅這三種金屬比例各用多少,但總體來說,銅用量最大。
錫作為主要合金材料,不光是降低銅的熔點,還具有提升合金硬度的作用,太少不足以有效降低銅的熔點,冶煉比較困難,太多必然會影響合金的性質,有可能變得很脆硬,大幅降低銅的韌性。
至於鉛,用量應該是最少的,主要是在鑄造造型和花紋複雜的大型器物時候增加金屬熔液的流動性,加多了冷卻之後性質易碎,會降低品質。
銅鉛合金的屬性上次徐晨就已經試驗過了,雖然比例一塌糊塗,但明顯不適合拿來做刀具,有毒不說還容易崩碎。
因此徐晨雖然不知道青銅之中這三種金屬的合適比例,但至少從老祖宗幾千年的青銅文明積累影響下,還是約莫知道一點點的皮毛。
那就是絕對以銅為主,錫為次,鉛為輔,銅錫比例維持在七比三、八比二和九比一這些範圍之內,就算不精確,冶煉出來的合金必然也不會太差。
眼下,徐晨不是需要用來裝逼打仗的武器級別的鋒利刀劍,而是需要伐木加工的刀斧鑿鋸。
只要青銅刀斧鋒利程度不下石刀石斧,然後又比石刀石斧經久耐用就行了。
雖然加入了錫降低熔點,但徐晨也知道青銅的最低熔點至少在八百度左右,在沒有木炭和煤這兩種高燃燒值的加熱材料下,想用這種小柴爐提升到這個溫度非常緩慢,絕對不是一兩天可以辦到的,因此冶煉開始之後他也就沒著急了,只是叮囑兩個窯工和幾個冶煉工人仔細照看爐火,一定要保持爐保持在最猛烈的燃燒狀態。
兩個窯工經驗豐富,拍著胸脯保證不會出問題,一定會把這些金屬全部燒化。
畢竟他們一直都在冶煉銅礦石,還煉過銅鉛合金,常年的燒窯讓他們掌握了足夠的燒煉經驗。
幾個新加入的冶煉工負責打下手,幫忙運送木材和扇風,同時學習如何照看爐火和觀察爐溫等等。
徐晨空閒下來,用陶泥開始製作澆鑄用的模具。
模具實際上是一個比冶煉更加精細的技術活兒,徐晨此前做過幾個簡單的刀劍斧錘泥模,也澆築過一些樣品,但那些都是玩鬧性質,澆鑄出來的幾樣銅器實際上歪歪誇誇,而且器型也很小,其中器型最大的銅錘也無需什麼形狀,像個錘子,能用就行。
不過這次的東西,就需要嚴格一些了,知道要看起來像麼像樣才行。
因為青銅合金不像鋼鐵可以反覆鍛造,一次澆注成型之後冷卻,性質就固定下來,最多可以加熱之後進行小範圍的輕輕捶打修整,但絕對不能摺疊鍛造,不然就徹底廢了。
因此在模具的製造上,就需要儘可能的一步到位,不能有太大偏差。
因為不趕時間,加上有過前兩次泥模的製作經驗,這次徐晨決定慢工出細活,坐在火爐旁邊就在陶板上用陶泥開始慢慢鼓搗起來。
先用陶磚根據要澆鑄的器物圍成一個方形模具,裡面填滿陶泥拍打緊實平整,然後用切割陶泥的細線將其切割成上下兩半。
接下來用木頭竹片製作的刮刀、挖刀開始對內部進行挖空處理,掏出來一個刀具斧頭的空心模樣。
刀具比較好處理,因為就是長條形狀,刀柄刀體連在一起,簡單挖出來形狀就行了,只需要保證上下兩片合模之後不漏就行了。
但斧頭就比較麻煩了,不光因為形狀複雜,而且還要有安裝斧柄的開孔,這就要求合模之後孔洞剛好在中央位置,不能有太大偏差,不然到時斧柄裝上之後就是個歪把子,看起來要多彆扭又多彆扭。
不過好在以前澆鑄過銅錘頭,也多少還是有些心得體會,因此徐晨用了三天時間,還是慢慢弄好了十多個模型。
這些模型做好之後就放在涼棚下面陰乾備用。
按照徐晨的打算,一把砍刀約莫用料兩斤,一把斧頭要用五斤。
這種重量對於肩不能挑手不能抗的後世高階人類來說,肯定算是重器,輪幾下就會胳膊痠軟。
但對於這些粗手大腳滿身毛扎扎的野人來說,估計也就輕飄飄的,一隻手可以耍出花來。
這些野人七八斤重的長矛都能丟出去近百米遠,平日打獵或者玩鬧比賽丟石頭,十多斤的石頭也能輕易丟出去二三十米遠,輕鬆的簡直就像吃飯喝水一樣。
因此只有做的重一些,發揮的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