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冶煉青銅(第2/2頁)
章節報錯
炭火的溫度要比木材的溫度高的多。
只要有了木炭,後面冶煉加工青銅就會更加方便一些。
而在閒暇之餘,就是和小女巫聊天,被小母野人摸屁股,抽空製作更多的陶泥模具,甚至準備了不少泥沙試著開始製作一些大型的翻砂模具。
翻砂澆鑄工藝相對於泥模來說,要更加節省,也能夠製作出複雜的器物。
但翻砂工藝比較複雜,徐晨此前澆鑄銅器的時候試過,器型無法控制,主要還是技術不行,而用陶泥就要簡單的多,可以方便塑形,也不容易鬆散破碎,只是非常浪費,每個模具只能用一次基本上就廢了,下一次只能重新做。
眼下最方便的無疑是用陶範。
但徐晨還需要做出幾把大小不同的斧頭道具之後,看哪樣最合適的,再精心燒製一批規整的陶範作為澆鑄標準。
就在徐晨忙碌冶煉青銅期間烏族送來一趟貨,共計有五百餘斤銅,負責押送的是龍,只帶了兩個獵人,用兩匹馬用藤筐馱來的。
徐晨很高興。
很明顯,隨著馬匹的馴服和投入使用,部落的交流和來往更加方便快捷了。
以前烏族運送礦石來的時候,都是數十人用藤筐揹簍像趕集一樣,每個人只能背幾十斤。
五百斤銅若是用人運送過來,絕對是一長串,而且來回足足需要一整天時間。
但在眼下,三個人五匹馬,來回也就小半天時間。
按照此前他第一爐冶煉的比例來看,銅礦石和出銅的比例在百分之十不到,五百斤銅少說也要燒煉五千斤礦石,雖然看似數量不多,但對於眼下粗陋原始的條件來說,這也算是很大的一筆收穫了。
相對於鉛和錫都只需要兩三百度的熔鍊溫度,冶煉銅需要至少三倍的溫度,因此也需要更大的冶煉爐,更是需要天量的木柴、人手和時間,每冶煉一爐銅就需要七八個工匠夜以繼日前後忙碌半個月,這還不包括砍柴和挖礦的人手。
因此也只有烏族這種強大的部落,才有足夠的實力開發冶煉,換作以前的巴族,每個月產個一百斤銅就算是用盡全力了。
不過估計這也已經是烏族每個月最大的產能了。
畢竟烏族還不像巴族這樣快要進入衣食無憂的階段了,他們大部分人口還依舊需要進行傳統的採集和狩獵解決溫飽問題。
眼下推廣青銅器的瓶頸就是銅的產量,鉛和錫反而很容易過剩。
為了感謝烏族努力的幫忙鍊銅,徐晨這次不光特意感謝贈送了不少陶器和一些鹽晶,甚至還將從羽公族擄掠來的二十多個參加勞動改造的男人全都送給了烏族,讓龍帶回去填補烏族俘虜離開之後的勞動力空缺。
如今巴族人手足夠多,春耕播種也已經完結,這些人留在巴族修建堤壩說實在有些浪費勞動力,應該投入到為人類文明升級的偉大任務之中去,而不是留在巴族和一群年輕女人打情罵俏,超飽喝足摸魚式勞改。
何況勞改就要一個勞改的樣子,徐晨感覺得自從這些貨來了之後竟然有些樂不思蜀,過的比在老家還幸福逍遙。
這怎麼行,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你們還是去烏族品嚐一下人生的酸甜苦辣吧,那裡的生活更加熱鬧充實。
面對徐晨的康慨,龍既驚又喜,激動的有些熱淚盈眶,連連感謝的同時,拍著胸脯表示烏族在雨季到來之前,一定會再送兩次差不多數量的銅過來。
不過就在龍等人捆紮陶器和物品準備離開的時候,照看冶煉爐的窯工們驚喜的發現,冶煉爐坩堝中的銅塊已經開始融化,那些小塊的銅已經不見蹤影,坩堝中的金屬汁液也多了不少。
徐晨大喜,讓龍等人不著急回去,留下來一起見證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
龍和兩個同伴雖然莫名其妙,但也知道徐晨不會無的放失,因此也都滿懷激動的心情留下來,準備見證一個所謂的奇蹟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