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族的幾個木工也還未完全掌握獨輪車的打造技術,幾乎每一輛都還是在徐晨的指導下才能打造製作。

再說,徐晨搞完這批獨輪車,他還想盡快搞出馬車。

這種帶有獨特傳承的工匠體系想要建立起來,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眼下他培養成功的唯一工匠體系,那就是製陶。

而製陶衍生出來的就是燒製石灰和冶煉金屬。

如今他正在同時培養鑄造和木工兩大體系。

冶煉鑄造未來會成為巴族取代製陶的最賺錢的行業,但木器製作徐晨還是希望在各部落都培養出來幾個工匠,讓他們自己獨立發展。

畢竟木器傢俱和農具馬車等將來會是一個普及性需求,而且大多器型巨大笨拙,巴族不可能將這個技術霸佔下來。

況且只有大力推廣讓木匠體系儘快成熟,才能更加順利的升級出來造船術,特別是製造適合遠行的大型河船,光靠烏族的力量他消耗不起,未來建造大船的基地,一定是在拱火盆地,而不是在巴族。

拱火族門前的季蒼河,就是一個天然的造船基地。

不過眼下一群木工還連刀斧和墨斗三角尺都用不好,連獨輪車都無法獨立完成製造,因此造船還任重而道遠。

徐晨的打算是在今年入秋之前,打造出來幾輛馬車,以加大貨運速度,同時加強和烏族更加密切的往來。

送走一群外來部落的獵人之後,徐晨再次一頭扎進冶煉工坊,開始大規模的澆鑄斧頭刀具和制式武器。

同時開始研製鋤頭、鎬頭和犁頭等農具。

甚至還試著製作結構更加複雜精巧的剪刀、鉗子、銅針等日常工具。

這些東西雖然並不是急需的,但眼下數千斤銅錫鉛堆積在庫房,需要儘快將其轉化成為有用的物品,才能變成促進部落發展的勞動工具,而不是躺在庫房當做財富。

青銅的出現,對於部落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次質的飛躍。

所謂量變引起質變,當各種金屬器具和武器得到大範圍的普及應用之後,生產生活必然得到巨大的提升。

刀斧的出現,可以讓伐木變得更加容易。

銅鋸錘鑿的出現,可以升級出木器加工。

銅鋤和鎬頭犁頭的出現,可以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輕鬆。

獨輪車和馬車的出現,可以讓工作交通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剪刀鉗子銅針這些工具,可以讓衣服盔甲皮靴包裹等日常生活物品製作變得更加簡單方便。

總之就是,各種解放和促進勞動力發展的工具越多,人類文明發展的就會越快。

青銅的冶煉成功,就是這種進步的基石,讓以前徐晨只能想不能做的事,眼下都能夠慢慢鋪開。

實際上到了眼下,巴族的文明已經順利完成了升級,從茹毛飲血的野蠻原始文明,正式進入了大規模的農耕和金屬文明時期。

與更遠的刺叉族甚至更下游的大河附近的那些部落來說,雙方的差距已經不是以道里計,而是以千萬年計。

這種領先,會讓拱火族、羽公族、五鬼族甚至有窮族都能搭上他這輛快車,一年一個樣的開始突飛勐進。

如果徐晨不主動去繼續開疆拓土,那麼十年之後,當他們的大船開始在烏龍江和更大的江河上來回穿行的時候,其他地方的野蠻部落,仍舊還在數十年數百年如一日的繼續他們住山洞吃血肉穿皮草的原始打獵採集生活,根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而那時候,部落之間的文明差異就會更大,就如同當初的西班牙葡萄牙航海家到達非洲和美洲時候一樣的結局。

同一個世界,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明等級,到那時候,這些原始落後部落的巫,也只會把他們當做神一樣來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