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和搶差不多(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晨自然滿足了她的這個小小的願望,讓人找來一根木棍,將整塊錫從沙土裡面挖出來,然後用手彎折掰下一小塊遞給大巫。
看著徐晨用手就將錫掰下來,四周圍觀的野人再次發出一陣驚呼。
徐晨試著把一整塊錫抱起來掂了一下,發現很吃力,估計有六七十斤。
這樣他大概也能推測出產量了。
只要以後這些有窮族的人熟練之後,只要保證礦石和木材供應的上,一口冶煉爐一天至少可以冶煉上百斤的金屬錫,一個月就能有一噸多,春夏雨季可能會停產,但秋冬半年時間,也能弄七八噸的樣子。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產量,若是增加冶煉爐和採礦速度,產量也會隨之倍增,但由此也會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在糧食供應不充足的情況下,有窮族也難以為繼。
不過在陶器和鹽等物品的刺激下,徐晨相信有窮族會努力冶煉。
因此徐晨跟在判斷出產量之後,就需要給出一個合適的兌換比例,既要讓有窮族不覺得吃虧,又要讓他們有充足的熱情幹活兒。
於是徐晨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然人找來一把石斧,當著所有人的面將手中這一大塊錫慢慢砍成大小差不多的六塊,每塊重約十斤的樣子。
然後徐晨開始和大巫比劃解釋以後的兌換比例,這樣六塊錫,每一塊可以兌換兩個陶碗或者一個大陶盤,兩塊加一起可以兌換一個小陶罐或者陶壺,四塊可以兌換一箇中號陶罐或者陶鍋,六塊可以兌換一個陶盆或者陶罐等大型陶器,若是換鹽的話,三塊可以換一小袋鹽,大約有一斤的樣子。
對於徐晨的兌換比例,大巫並沒有什麼不滿。
因為她根本就不知道冶煉有多複雜辛苦,她只知道自己睡了一覺起來,族人就已經學會把石頭煉成這種神奇的金屬,看起來非常輕鬆的樣子,而且一天一夜勞動就能換不少陶器,在她看來還是很划算的。
因為錫礦就在部落附近,木材也不值錢,滿山坡都是,撿回來就行了,只要徐晨常年都要這種金屬,一年下來有窮族幾乎就人人都有陶器使用了,其中再用一些換成鹽晶和漁網等其他物品,這樣有窮族很快就能富裕起來。
雖然她不懂數學,但她懂得財富增加就是靠積累。
獸皮需要靠積累,糧食也靠積累,就連人口,也是天長日久的繁衍積累,才有了眼下這麼龐大的部落。
徐晨能夠幫他們將這種本來沒用的石頭變成一種可以交換的財富,實際上讓她充滿了驚喜和感激。
另外這裡來去不方便,徐晨提出若是有窮族能夠幫忙把這些錫運送到山外的恰族或者下游的拱火族,兌換比例還能翻一到兩倍。
面對這個提議,有窮族大巫和一群族長首領經過一番簡單的討論之後表示願意接受,不過他們希望徐晨能夠傳授編制藤筐的技術,這樣他們才好搬運。
這個條件徐晨自然很爽快的滿足了他們。
交易條件和交易方法都談妥之後,徐晨安排一群獵人開始傳授有窮族人學習編筐,同時連打草鞋搓繩也一併教了。
普通繩索就是樹皮繩,並不結實,也不耐用,可以製作漁網,但非常容易損壞,現在巴族聯盟和拱火族聯盟部落,幾乎都已經全都換成麻繩漁網了,日常樹皮繩也就只用於一些簡單的捆紮等臨時生活場景。
徐晨不想這些鄰居部落白嫖技術,但為了人類的共同進步和日後的交易來往,傳授一些低階粗淺的技術還是非常有必要。
採麻漬麻這些技術徐晨暫時不會傳授,畢竟紡線織布眼下還算是巴族的核心技藝,需要透過織布來為巴族攥取更多的利益。
當青銅刀具製作出來之後,巴族將會再添一樣核心財富增長利器,然後就可以把紡線織布推廣到更多的聯盟部落。
不過有窮族這種單純的交易部落是不會享受到這種共享技術進步待遇的。
他們想要更高階的物品,只能透過交換。
要不就是歸服成為巴族的新聯盟部落。
徐晨眼下還無暇來顧及這個通行困難的部族,暫時只要能夠和平共處,不斷提供錫就行了,畢竟有窮族是真的窮的吃土,即便是歸服了,也還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來幫忙指導搞建設。
一旦有窮族送貨去了恰族或者拱火族,和外界接觸之後,估計以後想要收復就容易多了。
前後也不過多付出幾個陶器和一些鹽而已。
但實際上眼下的兌換比例對他來說,完全和搶差不多,甚至對方還送貨上門,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