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萬事開頭難(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了這些簡單的教具之後,教學和學習變得簡單靈活多了。
因為無聊,所以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一節課,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教學內容,除開識字計算,還有美術和音樂。
畫畫自然是胡亂塗鴉,想到什麼畫什麼,畫完進行大家評比,畫的最好的就獎勵一些野果。
音樂就完全是隨心所欲了。
“門前小河裡遊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直沒有耳朵一直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這些都是徐晨熟悉的兒歌。
會不會把人類的音樂體系帶歪他不知道,只知道自從開始學習之後,院子倒是更加熱鬧起來,一群孩子整天歌聲不絕於耳,幾天時間整個部落的人都已經能夠跟著哼唱了。
除開唱歌,還有簡單的樂器。
最簡單的就是柳笛,河灘上就有柳樹,把今年新發的嫩枝砍下來,從中間選取一段小拇指粗細筆直光滑的位置截斷,將一端用石刀輕輕削掉一截青皮,然後用手不斷搓動,等皮和木心徹底分離之後,再將裡面的木心抽出來留下皮筒,一個小小的柳笛就做好了,把皮筒薄的一端微微壓扁之後含在嘴裡面就能吹響。
柳笛雖然簡單,吹響也很簡單,但要想吹出悠揚動聽的音樂並不容易,需要反覆不斷的訓練。
不過這恰好是徐晨的長項。
並非是他無師自通,而是幾年時間在野外勘察,無聊之下學會的。
在野外生活,吃喝拉撒娛樂都取決於自然環境,因此走路爬山,隨手做一個柳笛甚至含一片草葉,都能吹出好聽過的聲音。
當初他們勘察隊就有一個超級牛逼的師兄,參加工作十多年了,一直常年在外勘察,三十七八也沒結婚,人生澹定的一批,據他自己說是女朋友嫌他沒車沒房跟人跑了,於是他也徹底放縱自我開啟了隨遇而安的遊蕩生涯,甚至都懶得回城市坐辦公室。
這貨是個文武全才,地質知識極度豐富,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但卻不修邊幅長得就像個野人,隨便一片樹葉含在嘴裡,都能吹出優美動聽的樂曲。
徐晨小時候也吹過柳笛,但聽這個師兄吹過柳笛樹葉之後,他就徹底跪服了,幾年下來,也跟著學的像模像樣,能夠吹出不少曲子。
因此做出柳笛之後,徐晨一番簡單吹奏表演,徹底驚呆了一群孩子,然後又傳染了整個部落的男女老少,不光一群孩子開始瘋狂學著吹柳笛,所有男人也都每天含著一根早出晚歸,從此喲嚯喲嚯嚯嚯的吼聲變成了各種高低起伏刺耳嘈雜的柳笛聲。
相對於柳笛,吹樹葉的難度就更大了。
徐晨試著教了幾次,但幾乎所有人都找不到要領,雖然也能吹出一些聲音來,但明顯不如柳笛好玩,於是吹樹葉這項音樂教學宣告失敗,幾天時間便沒有人願意學了。
不過隨著這些有趣的教學活動展開,部落的學習氣氛倒是更加濃烈了一些。
每次孩子們上課娛樂的時候,一些成年人也會湊到過來跟著簡單學習一下。
而在這種不斷的學習之中,部落在接受徐晨各種文化知識灌輸的同時,語言交流也越來越順暢,日常生活方面已經幾乎沒有太大障礙。
語言是人類進階高階文明最重要的標誌之一。
而文字則是成為高階文明的必然條件。
眼下的人類還處在語言的形成時期,遠遠談不上成熟。
徐晨為了加快部落的發展,只能依靠自己的影響強行提升升級速度。
當然,這種升級並非跳躍式升級,只是在這些原始人習慣的狀態下不斷創新語言,同時用漢字最古老的象形結構,以能夠理解的圖文形式將語言和文字統一起來。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非能夠一蹴而就。
因為巴族人生活的範圍狹小,認知能力有限,他可以創造出藤筐弓箭布鞋酒醬等已經出現的語言的文字,但卻不能憑空創造出車船城鎮宮殿油鹽等無法理解的東西。
眼下語言還處在摸索和初始發展階段,十分簡單。
他更加註重的是引導,讓他們學會和習慣這種創新,隨著時間的推移,接觸的世界更大,部落規模更進一步的擴大,社會生活更加複雜,人類也會開始自主創造新語言和文字,而且這種創新是一脈相承的體系,會形成一個從初始到成熟的完整文明鏈條。
萬事開頭難,但這一步的意義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