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風水(第2/2頁)
章節報錯
自己則帶著幾個熟悉建房的工匠和雷一起,去山腳附近尋找合適的建屋地點。
夏季季蒼河肯定會漲水,而且水勢不會小。
為了弄清楚季蒼河夏季會淹到什麼位置,他還專門請來幾個拱火族的年齡偏大的成年男女仔細詢問情況,花了小半天時間,在距離拱火族棲息的山坳兩裡開外一片略顯開闊的山腳附近找到了一塊不錯的地方。
這個地方地勢較高,地形平坦,四周沒有太多樹木,旁邊不遠有一條溪流,可以提供生活用水,而且左右地勢都不錯,右邊是一個凸出來的山嘴,剛好可以擋住西北風,左邊是直通拱火族山坳的方向,一眼就能看到山坳入口,十分開闊,前方正對就是季蒼河,前水後山,藏風聚氣,算得上是一個難得的風水寶地。
所謂風水,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玄學的一部分,也是能夠用科學來解釋的。
只不過科學研究細緻而微的東西,是從粒子範疇由微觀到宏觀去解決人類認知自然的學問。
而玄學是將自然所有因素納入其中,從天地人三者去統籌認知世界,從宏觀到微觀的學問。
在科學家的眼中,世界是物質的,萬物歸結為粒子。
而在玄學家的眼中,世界是混沌的,萬物歸結為氣。
二者立場不同,出發點不同,由此認知自然的過程也完全不同。
西方人不理解風水,所以西方基本上保留不下來太多有人文價值的文明古蹟,並不是他們沒有,是他們不會統籌去認識自然,學不會用自然的方法儲存歷史。
風水學是一門古老而且非常宏大的玄學流派。
選擇一個風水好的地方修建房屋,可以讓居住的環境更舒適,身體更健康,心情更舒暢,
有氣才有生機,而被歸結為金木水火土的五氣,就是構建自然一切的基礎,風水學就是建立在觀氣之上。
所謂氣,就是主導天地產生之後一切變化發展的能量,是萬物之源,中國人習慣以氣來形容萬物變化,比如氣候、節氣、骨氣、元氣、風氣、士氣、正氣、運氣等等。
徐晨是接受過正規科學教育的新時代五好青年,對這些古老的東西本來也不怎麼相信,但在當初地質考察隊混的時候,帶隊的老教授整天不是在研究勘測理論,而是在研究易理和風水。
他以前總以為勘測地礦,就是按照學校所學的那些理論知識,透過各種儀器進行緊精密勘測,挖掘打孔分析地質結構,但後來他發現老教授不用這些儀器和裝置,很多時候光憑眼睛就能看出什麼地方是什麼結構,礦脈走向以及地質斷代等等。
於是整個勘察隊都慢慢被老教授帶歪了,徐晨跟著也學了不少的易經、老子和一些風水知識。
最後慢慢發現,風水學的宏大不是他能夠輕易理解的,老教授建議他先學習易經,多讀老莊,再學風水。
可惜他沒那個耐心,一本易經還沒讀懂就掛了。
而穿越到這個原始蠻荒的時代之後,他才真正發現,一切科學的東西在這裡都不太好使,反而中醫、星象和風水等已經逐漸被中國人拋棄的古老玄學大有用武之地。
原始人不懂地質,但他們懂自然。
他們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用最原始的動物本能去了解自然,學習自然,同時總結經驗不斷進步。
科學的理解風水,那就是遵守自然的條件,尋找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水源充沛、動植物豐富的地方居住生活。
而尋找這種地方近乎於一種人類的本能,只不過中國人將其用文字和一種宏觀的方法總結出來,構成了一門複雜的學問。
不懂的人說它是封建迷信。
但真正懂的人,才知道它包含的遠遠不止是自然,而是人類的生存之道。
所以,風水學是道,但尋道太難,真正精通者鳳毛麟角,就連當初老教授都說他研究了三十餘年,也只是剛剛懂得一些皮毛而已。
至於徐晨,皮毛都不會,僅僅只是學習了一些最簡單的風水名詞,日常用於裝逼而已。
雅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