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巡視五族(第1/2頁)
章節報錯
忙忙碌碌之中,幾場春雨之後,天氣慢慢變得溼潤溫暖起來。
種子破土,草根發芽,河灘上和農田裡面迅速變成了一片嫩綠。
各種野花競相開放,各種樹木也慢慢膨出細嫩的芽蕾。
大院內外栽下的野果樹,也零星有花包開始綻放,淺紅和雪白,在溫潤的春風中,掛著晶瑩剔透的雨水,彌散著一股澹澹的清香。
一月中旬,在完成了二期院落全部收尾工程之後,徐晨準備開啟他的聯盟部落的巡查之旅。
這對他來說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任務。
古代天子巡遊天下,並不是為了彰顯王權和排場,而是一種加強統治的必要手段。
在大家沒有積極主動溝通來往的意願和艱苦的交通條件下,主動出擊加強溝通和聯絡,會極大的提升部落之間的親密關係,同時也彰顯出巴族對待兄弟部落的熱情。
這既是一次提升自我名聲的機會,也是一種提升掌控力量的手段。
近兩個月過去,也不知道其他五族的軍事訓練成效到底如何。
他還準備在二月帶領所有人來一次誓師大會,然後去拱火族顯擺一下的。
因此必須提前瞭解訓練效果。
另外就是幾個部落他都任命了至少三位訓練指揮官,委任了官職和軍銜,答應的盔甲弓箭腰牌等必要的裝備都沒有送去。
盔甲、弓箭和軍官腰牌在冬天都已經慢慢做好了。
軍事首領都是和風一樣的雙層盔甲,副首領是單層皮甲,弓是部落早就砍伐陰乾的上好材料精選製作,射程可達百米左右,已經具有了強大的中遠距離打擊能力。
軍官腰牌用木頭製成,長五寸寬三寸,巴掌大小,上面有部落名稱和軍職名稱。
比如風的腰牌當中就是一個巴字,背面當中有一個風,旁邊還有中尉兩個字。
莫和句兩人的腰牌也差不多,不過軍銜是少尉。
這些腰牌都是徐晨帶著古和舉等五人少年團伙利用空閒時間砍削打磨加工而成,徐晨親自用石刀銅刀在上面刻出圖桉和字,然後用燒紅的銅錐將字跡碳化處理,看起來古拙而又帶著一絲藝術氣息。
為了方便懸掛,木牌上還用木弓鑽鑽出來一個小孔栓上掛繩。
本來最開始徐晨是打算用黃金或者銅製作的,但又覺得太浪費了。
黃金眼下雖然沒什麼鳥用,但畢竟是貴重金屬,隨著社會的發展用處會慢慢增大,尤其是在一些需要用來唬人的器物上,黃金和各種顏色的寶石必不可少。
至於銅,數量太少,更加稀有,而且沒有太合適的加工工具,想要製成大小標準都很統一的器物很難,尤其是不能隨心所欲的進行融化成型的條件下。
不過冬天烏族前後已經送來幾千斤的銅礦石,徐晨決定在下一次冶煉銅的時候,透過澆鑄法制作一批大小相同的銅坯,未來一些重要的軍事首領,還是會頒發銅質腰牌,以體現身份和地位的不同。
另外眼下沒有專門的功勳系統,因此軍銜和軍職是合二為一的,下位軍官服從於上位軍官,以首領、副首領、隊長等三級職務簡單加以區分,形成相互的統屬關係。
對於這些不識字也沒有任何知識文化,除開狩獵幹活兒就只會打樁的野男人來說,所有的東西越簡單越好,複雜的他們理解不了,而且太複雜了反而會帶來極大的混亂。
因此徐晨儘量用最簡單的方法來管理這些人,力求讓他們能夠理解並接受。
最高指揮官就是大首領,副首領就是訓練指揮官,負責日常訓練和戰鬥,隊長則是每十個人為一隊,每隊選出一個最厲害的當隊長,眼下也沒有什麼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的區分,隊長被稱為士官,不屬於軍官序列,暫時不發軍職腰牌。
所有的軍事力量,實際上都是為政治服務。
聯盟部落的軍事訓練也好,軍隊結構也好,最終,都是徐晨為自己的王圖霸業做的籌劃。
六個部落,就是他賴以發展的力量,訓練只是其一,最終還要將這股力量聯合起來,構成一個整體。
為了讓六個部落能夠更加認同他的領導,徐晨在出發之前,讓部落的女人趕製了五面旗幟,將會分別贈送給其他五個部落。
以後每次聚會或者調動出征,都必須在統一的旗幟引領下行動。
前面說了,儀式感很重要。
當旗幟慢慢成為一個部落認可的核心標誌之後,這種榮譽感和集體感也會不斷加深,只要旗幟還在,人就會有一種精神寄託,最終形成一種旗在人在旗毀人亡的信念。
而出征的旗幟越多,越是能夠體現出己方強大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