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禍害(第1/5頁)
章節報錯
去的時候河灘上還是青草剛綠,農田裡面的作物也才生長嫩芽。
回來的時候,漫山遍野已經滿眼青蔥,河灘上綠草如茵野花繁盛,農田裡面的作物更是莖葉茁壯,比野草長得更加瘋狂,整個山谷已經被綠色覆蓋,看起來一派生機盎然。
回到巴族之後,徐晨花了兩天時間整理這次出行的考察情況。
在一塊麻布上用比較精確的比例尺畫了一幅六族區域地圖,不游標註了六族的準確位置,並對區域內的動植物和礦產資源做了一些標註。
另外還用日記詳實記錄了這次的巡遊的情況。
這次出門雖然來去匆匆,各族也照樣窮的吃土,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整體情況也讓他感到欣慰。
至少經過他一年多的努力之後,幾個部落生存情況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繩索、草鞋、藤筐、木鋤和漁網等新技術的傳播和普及,使得各部落生產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就算是在青黃不接的開春,所有部落依舊能夠滿足基本的食物保障,沒有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房屋修建和陶器的推廣,使得各部落的居住和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再透過軍事訓練加強對男人的刺激和管理,使得所有部落男人的精氣神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是以往那種懶懶散散的樣子,一出門打獵就浪一天回家吃飯,吃晚飯就打樁睡覺的傳統習慣。
當然,徐晨最欣慰的還是開墾種植。
雖然各部落播種的農田面積都不大,但這卻是一個很好的開局。
標誌著人類文明終於開始突破狩獵採集的原始生存模式,開始向農耕時代邁進。
而從巴族的點到整個六族聯盟的面。
這又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當然,改變的地方不少,但糟心的事更多。
一是人口數量嚴重不足,六個部落眼下所有人口加起來,剛剛一千出頭。
二是交通困難,幾個部落彼此相距也就幾十上百里,但來去一趟都是用天計算,而且彼此之間根本就沒有路,全靠熟悉的嚮導帶領。
三就是生存環境惡劣,住山洞還是主流,食物依舊貴乏,蛇蟲野獸橫行,傷病難醫,嬰幼兒夭折率奇高。
但這才是眼下最真實的狀態,要改變其中任何一樣都任重而道遠,甚至根本就不是他這一生能夠解決的。
因此徐晨也只能儘量往好處想。
而這一番考察回來,他最渴望的就是儘快把能用的金屬搞出來。
有了各種金屬武器和刀鋸斧頭農具,不光他有了足夠擴張的實力和勇氣,六族的生活也將迎來一次真正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擺脫這種純野蠻原始的生存狀態。
與其他五族約定的是在二月月圓之夜後出發去拱火族。
時間眼下還剩十多天。
烏族從冬天開始已經陸續送來幾千斤的銅礦石,徐晨在出發巡視之前就已經安排窯廠重新砌好了冶煉爐,剛好趁這個時間再煉一爐銅。
農田的事不許要徐晨操心,母巴和阿母已經非常熟悉農田除草和日常照顧。
回來之後,古和舉再次幹回了自己的老本行,帶著兩個少年和一群孩子,整天牽著猴子小狼在農田四周巡邏驅趕偷吃的野獸。
不過今年農田規模擴大到了四百畝,半邊河灘幾乎都開墾成了農田,幾個人明顯巡邏不不過來。
就算是有草人嚇唬,隨著野獸一年多的熟悉之後,也漸漸失去了效果。
而去年能夠將野馬群嚇的幾個月不敢靠攏的號角,如今也已經失去了恐嚇力,同樣慢慢失去了威懾作用。
於是從農田作物開始茁壯成長的時候,各種食草類野獸又開始頻頻光顧農田,東撈幾口,西撈幾口,幾乎天天都來禍禍。
古和舉等人每天亡命般的來回奔波,但農田的破壞程度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