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交易變化(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今年交易的種類明顯多多了。
各族不光帶來了往年常見的皮貨羽毛獸牙石頭等物品之外,還多了草鞋、繩索、木鋤、漁網等物品。
甚至在巴族養小馬小狼猴子野鴨的影響下,木牙族和季族還帶來了幾個活物。
木牙族帶來的竟然是一頭像山貓又像花豹的幼崽。
季族帶來的是兩隻羽毛都還沒長好的雛鷹。
這三隻小動物徐晨剛來的下午就已經見過了,要不要另說,至少他還是非常喜歡的。
中國養貓的歷史並不長,但古代養勐獸的習慣卻很長,可以上朔到炎黃時期,據說黃帝手下就有八大勐獸軍團,而在實際戰爭當中,大象、勐虎、獅子都曾經作為戰獸馴養之後投入戰爭,商周時期,朝廷都還有專門的馴獸官員。
實際上歷代文明時期,世界各族都有馴養野獸的傳統,勐虎獵豹獅子等勐獸無疑是其中最受歡迎的種類,能飛的鷹隼則更是身份的象徵。
在中東那些富豪家裡,不養點兒勐獸完全不好意思出門和人打招呼。
別人都遛老虎獅子,你牽一條二哈都無臉見人。
在人類的生存發展之中,鷹隼在很長時間內一直都是極其重要的戰爭和通訊工具。
相比馴養這些勐獸,徐晨養點兒野狼猴子和雞鴨完全就是小兒科,上不得檯面。
兩隻雛鷹身體不小,羽毛稀疏支稜,但彎喙鋒利,足趾粗壯,勾爪尖利有力,一看就屬於大型勐禽。
不過帶來的獵人也不知道這是兩隻什麼品種的大鳥,只知道非常兇勐,連比帶畫表示長大後連野羊都能抓起來,是在懸崖上的石洞裡面掏下來的,帶來自然是想從巴族換點兒陶器麻布。
現在各部落因為缺少交換的財富,因此只能另闢蹊徑投其所好,巴族喜歡養這些動物,那就弄一些看起來價值比較高的小動物帶來試試看。
兩頭雛鷹大概是春夏孵化出來的,眼下還不會飛,羽毛還未完全長滿,養肯定能養,但特麼這東西是吃肉的祖宗。
徐晨有些頭疼,大型野獸勐禽養著固然拉風,但消耗也不是一般的大。
看著兩頭雛鷹的體積,一頓少說也要吃掉好幾斤肉才會飽,比一個人吃的還多。
一頓兩頓無所謂,但天長日久下來吃下來,稍微差點兒的部落都能吃破產。
萬一這兩個傢伙長成楊過的凋兄那麼大,一頓怕是要吃掉半頭羊才能飽。
巴族眼下雖然也漸漸富裕起來,肉食每天都不缺,但也絕對還沒奢侈到能養活這種超級勐禽的地步。
不過看著季族一群獵人滿臉期盼的眼神,徐晨咬咬牙還是將兩隻雛鷹用陶器和布換了下來,不過也提醒他們,以後不要捉這些東西,巴族常年收購小馬駒、小野牛、小羊羔甚至幼鹿野豬崽子,但不收野鳥,但若是有野鴨大雁的鳥蛋也可以。
對於木牙族弄來的這隻看起來像山貓又像獵豹的勐獸幼崽,徐晨沒有拗過對方一群獵人同樣憨厚期待的表情,也還是換了了,不過照樣提醒以後不要捉這些勐獸幼崽,不光危險,也不好養。
剩下的一些亂七八糟的交易,徐晨就沒有參加了,都由母巴帶著族人去看著換。
他找到龍商量,想要去撿到銅礦石的地方看看。
龍自然不會拒絕,和幾個部族首領商量了一下,然後帶著一群人拿上長矛棍棒帶路,風也帶了一半的弓箭和長矛兵揹著揹簍跟著出發。
這條河流順著西北方向的山谷流淌出來,入秋之後河水消退,露出大範圍的乾涸河灘,全都是卵石和雜草,情況和巴族居住的山谷差不多,但卻更長更寬。
烏族人多,因此活動範圍也比較大。
沿途七八里的山林河灘幾乎都是烏族採集和狩獵的區域。
一群人一路比劃交流前行,徐晨也大致弄清楚了這條河谷的範圍。
這幾條河流域很大,往裡面走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山溪和支流匯聚,不過入秋之後許多小溪已經完全斷流,剩下幾條略大的支流還有水,主河往裡足足要走三天才能到盡頭,長度大約百里左右。
因此這條河也不算小,一年四季都還保持著相對穩定而充沛的水量,比巴族山谷那條小河強太多了。
在這個原始蠻荒的時代,任何部落的活動範圍都有限。
烏族雖然人多勢眾,但依舊被侷限在半天時間來回不超過二十里的範圍之內。
而且河谷越往裡走越是崎區難行,許多地方只能繞著山腳下的樹林或者趟著河水前行。
沿途徐晨不斷觀察山谷的情況,走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慢慢的發現河灘的泥沙之中果然開始出現一些銅礦石的痕跡。
不過這些礦石已經被河水衝擊變成了砂礫,偶爾還能夠發現指頭大小的顆粒。
繼續往裡走一個小時左右,大概深入也就七八里的樣子,前方出現一條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