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有些羞愧,紅著臉趕緊說:“我們都……在趕,人太少嘎……”

“吹柳笛也不行嗎?”徐晨無奈的問。

舉把頭搖的像撥郎鼓一樣:“開始還行,現在不行,野羊都不怕嘎!”

徐晨不由的有些牙疼。

他記得小時候也在農田趕過動物和鳥雀,一般就是敲打銅盆或者鋼盆,還有人敲破鑼,反正是聲音越大越好。

眼下莫說破鑼或者銅盆鋼盆,木盆都沒一個,陶盆倒是不少,但那玩意兒也不能敲。

“你還是先去農田看著,我想想辦法!”

徐晨打發走了舉之後,捏著下巴思索著走進旁邊自己的房間,眼睛到處觀看是否有可以製作發出很大聲音的東西。

兩把龍牙彎刀靜靜的放在木架上,看起來華貴而神秘,單這東西眼下除開好看之外,鳥用都沒有。

龍皮,也不行。

野獸頭骨,除開可以嚇人,動物野鳥都不怕。

銅鑼……

徐晨把眼神落在陶碗裡面幾斤碎銅塊上,但瞬間又放棄了。

銅鑼不是用普通的紫銅做成的,必須用含錫的青銅,硬度要足夠才行,不然就算勉強做出來一個,也絕對敲不響,因為太軟了根本無法震動。

像搖滾樂隊用的架子鼓上的鑔片,根據音效的不同,還要用到元素更加精確複雜的合金銅。

至於春秋時期諸侯廣泛鑄造的編鐘,為了確定五音韻律,鑄造工藝更加複雜,每一口鐘的青銅成分都不一樣,對於考古學家來說完全就是個謎,採用傳統工藝根本無法複製出來,用高科技手段複製出來的編鐘,看起來一模一樣,但敲擊時候的味道卻截然不同,能夠複製出銅器,卻無法複製出來古韻古意的聲音味道。

更何況眼下還無法做出青銅。

所以,敲打樂器肯定是不行了。

徐晨的眼神看來看去,最後停留在幾隻牛角上。

古代打仗,擂鼓而進,鳴金而退,號角聲就是衝鋒的命令。

別的做不出來,這號角倒是應該不難。

徐晨將一隻中號牛角取下來,前尖後寬,形若彎月,中間的確是空的,找一根樹枝插進去比劃一下深度,然後抽出來在外面用銅刀輕輕劃下記號。

不過瞪著這道淺淺的印記,徐晨沉默了許久又把牛角重新掛回到牆上。

牛角號的確應該沒問題,但眼下做不出來,牛角太硬了,根本就沒有合適的工具將其割斷。

於是他只能絞盡腦汁的冥思苦想,突然眼神一亮有了主意。

貴州和湖南兩地,有一支傳承古老的民族叫做侗族。

侗族據說是當年秦始皇征服百越留下的刑徒和移民後裔,被稱之為黔首,貴州簡稱的黔據說就來源於此。

侗族古代又叫洞蠻或者峒人,表示他們一直都住在山洞裡面,他們傳承了許多先秦時期的古老傳統和習慣,每年各種侗族節日,他們就會吹一種長號,而這種長號既不是銅也不是牛角,而是用樹皮製成的。

徐晨在貴州考察的時候恰好遇到當地社巴節,有幸領略過這種樹皮號的風采。

不好聽,但製作簡單,聲音賊大。

不同的峒之間互相比賽看誰的樹皮號吹的最響。

不太理解的朋友請參考一下南非世界盃時候的那種小喇叭。

那種嘈雜的熱鬧聽完之後,徐晨腦袋裡面嗡嗡響了大半個月,簡直就像夢魘一樣,一閉眼睛滿腦袋都是號角聲音……

&n,拿著小銅刀出門,直奔河灘一片柳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