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張網針對的就是至少一尺以上的大魚,因為網眼編的特別大。

在這個原始蠻荒的時代,魚沒有什麼天敵,一條比一條大。

小魚不好吃,只有這種大魚才夠油水。

而這種天然無汙染的原始時代,這種清澈無比的河水中的魚,定然也很少有細菌病毒和寄生蟲,說不定撈起來做個魚生也不錯。

魚生,實際上叫生魚,是中國古代一種傳統食物,傳承很久,到春秋戰國時期隨著農耕文明發達之後才慢慢式微,但卻一直都沒有退出中國人的餐桌。

中國人以淡水魚為主,因此魚生自然大部分都是淡水魚,吃法很簡單,選擇刺少的肥魚,去皮之後切成薄片蘸醬生食,謂之金齏玉膾。

金齏,就是一種金黃色的醬料,配料無非鹽蔥薑蒜椒芥等去腥增味提鮮的作料。

玉膾就是指生魚片了。

徐晨吃過三文魚刺身,普通的淡水魚刺身沒吃過,因為汙染太嚴重了。

眼下這些魚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或許可以試試。

當然,鹽和醬就沒有了,也不知道味道能不能下嚥,或許用藤果酒醬蘸著吃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嘶~”

雖然還沒抓到一條魚,但徐晨竟然已經開始流口水了。

風等一群獵人忍不住跟著也一起聳喉結。

這麼肥的大魚,他們從來都沒吃過,鑑於徐晨擅長製作各種美食,簡單的烤河蝦蘸醬都美味無比,這種大魚吃起來只怕更爽。

徐晨抹著口水來來回回繞著水潭觀察了好幾遍,最後選擇了靠山壁的位置,這裡剛好有幾根古藤垂落在潭邊。

接下來就是指揮一群人用幾根古藤將撈網用繩索吊在上面,形成一個槓桿模樣,然後把準備好的一些吃剩的骨頭和肚腸丟在網裡面慢慢沉入潭中。

因為潭水太清了,所以這漁網下去之後,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為了不驚擾魚進網覓食,一群人暫時都躲到岸邊的石頭後面觀察。

或許是冬天食物太少,又可能是骨頭和動物肚腸散發的味道充滿誘惑,網沉下去不久,就看到又不少魚開始遊進漁網之中,前後不過十多分鐘,裡面清楚能夠看到已經有了七八條魚,並且還有更多的魚在漁網內外游來游去。

“收網嘎嘎……”

一群獵人興奮激動的打擺子,有人緊張的手腳都在發抖。

此時所有人都再不懷疑徐晨這個神奇的漁網能夠捕魚。

眼下只要起網速度夠快,那就能收穫七八條大魚。

不過徐晨卻沒有著急。

若是在水很渾濁的溝渠池塘,眼下起網肯定能夠撈到幾條,但這種清水之中不光人看的清楚,魚看的更清楚,只要動作稍微慢一點兒就會跑光。

眼下漁網沉入水下半米深的位置,需要好幾秒鐘才能把網提起來,這點兒時間足夠魚在水裡逃出幾十米了,

所以捕魚有一個最貼切的說法就是:手快有手慢無,全靠手速。

徐晨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捕魚還是有點兒心得體會,因此打手勢安撫風等人繼續等待,又過了五六分鐘,網裡面已經有十多條魚了,他也感覺時機成熟了。

因為漁網就這麼大,進去的魚太多爭搶食物,導致水潭的魚受到驚擾,有不少開始往外跑了。

“起網,快嘎!”

徐晨指揮風和兩個年輕力壯的男人抓住網柄,然後發出起網的命令。

“嘩啦~”

沉重的漁網被三雙粗壯的手臂快速從水潭中提了上來,伴隨著漁網快速浮出水面,裡面的魚果然開始噼裡啪啦的競相逃竄,但因為裡面的魚太多太過混亂,終於還是有幾條魚沒有逃出去,被裹在漁網之中提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