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克蘭私底下跟我們說,陛下從一開始未答應讓你返回國都,只答應饒你一條性命。

但條件是永遠不得再返回拜亞,連邊境線也不許跨過。

索倫斯首相為了你能儘快返回拜亞,中間費了許多手段,甚至從兩年前便開始佈局。

從民間便開始造勢,散播你兩年後迴歸的說法,王國需要你來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再到爭取十二州地方政府的話語權。

兩個議院無數次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提案上交,隨後內閣已經確定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方案。

改革的事已經成了王國的未來方針,即便之後陛下再痛恨你,卻也不得不考慮民心所向,也不得不做些屈服。

最後我們的陛下才不得向社會公開發表懺悔書,反省了他過去的作為。

如果你能在今年年初便返回哥廷哈根,屆時哥廷哈根千家萬戶將在港口等候你的迴歸,即便是陛下也沒話說。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今年年初時,哥廷哈根超過七成國民聚集在東區碼頭,國內十二州處處河頭都點滿祈願心燈,迎接英雄歸來,

唉,如果那時你便能迴歸,一切就都順理成章,可惜……”

在凃夫的追問下,戴維公子用極短的言語講了這兩年希爾王宮對待這件事的態度的轉折。

可謂是跌宕起伏。

這番資訊量極大的話直接讓凃夫沉默下來,冥冥中,彷彿看見了曾來到加泰底獄的鐵血首相給他的承諾。

一位老人用一個謊言安慰了他的千瘡百孔的心,使他對未來有了盼頭。

然後在這兩年間想方設法讓謊言成真,

那麼原來的謊言也就成了謊言。

當時麥琪女士的信中,極少談及他們的付出,只是讓他繼續等待,凃夫一度以為回去的事已經沒有希望。

以為自己是被拋棄的那顆無關緊要的王國棋子。

“後來呢。”

雖然已經有了猜測,但凃夫還是忍不住問道。

貝拉小姐微微嘆了口氣,“迎接的儀式接連辦了一週,願意等候的人越來越少,那時人們已經堅信你死了,便沒有再繼續堅持下去,從此誰也沒再提這件事。

後來……後來這幾個月發生了許多事,蘭蒂斯破壞了原先的三國同盟,大概是在國際社會上與瑞恩、薩羅倫達成某種利益交換。

不必讓它們幫忙,但至少不得牽扯兩國戰事,碰巧,那條以世界第一著稱的防線又修建加固完畢,蘭蒂斯鎮守的邊軍已經按捺不住了。”

貝拉吐露的情報倒是不咋讓凃夫驚訝,反而覺得這相當正常。

國家間的結盟本質就是保證國家利益,當初的拜亞願意放棄在海外的殖民利益才與兩國達成盟約。

索倫斯首相靠著遠交近攻的大陸政策,撐了三年才讓王國喘過“永動機”這口氣,

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現在的蘭蒂斯內部已經恍然覺醒,該是時候了。

共和國經營多年的成果,不但有鋼鐵防線已經鑄成,還鑄成了一支無敵之師,從兩年前那支支援聖地亞戈可怕的海軍艦隊裝備來看,就知道其他軍種是什麼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