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12月24日,週五。

沒有比今天更特殊的一個工作日。

據後來本地人回憶,那一天哥廷哈根的天氣不冷不熱,空氣也異常清新,連街道上的蒸汽車都少了許多。

雖然是工作日的緣故,街道行人要比往常多了不少,哥廷哈根兩座頂級大學幾千名學生佔據了中心城主幹道。

他們是這個國家未來的棟樑,而棟樑們此刻都在等待著一個結果。

手工業者和商店店主暫停營業,中產階層的市民換上最拿得出手的衣著,在哥廷哈根皇家學會大樓外等待。

工人們拒絕了加班而走上街道,農民停止耕作土地,就連小工廠主暫時放棄壓榨勞工者……

大家興致滿滿的談論起光速、電磁波、能量子、卡佩常量(普朗克常量)等,最近這在學術期刊上頻頻出現的專業詞語。

這些皆是由凃夫·卡佩在《中心城報》正式與物理學界宣戰後,在核心刊物上發表的一系列最新學術成果。

儘管,在場的國民並不知道這些物理學專有名詞代表什麼,有什麼意義,卻不妨礙他們出於對國家大事的關心。

然後在此基礎上評頭論足,以便增加以後的飯後談資。

本來,最近在報紙媒體上已經定性的事件,卻又因為這位密大新生的垂死掙扎,讓事情有了新的轉機。

凃夫發出的挑戰書一經發布,全國震驚。

因為據報紙記載,那份嘉賓邀請名單上,盡是北大陸許多領域的知名人物,堅定的粒子派、七校聯盟的教授、各國教育部舉足輕重的人物。

此刻,無數市民將位於中心城地區的皇家學會大樓給圍得水洩不通,等待著裡面流露出最新訊息。

人群中,忽然爆發出一陣劇烈轟動。

“密大的兩位院長,他們竟然真的來了,傳聞果然是真的。”

“來了來了,瞧,那是蘭蒂斯的使團,聖諾丁科學院的人都來了。”

“巴尼亞的佛理爾大學的老爵士也來了,他似乎是波動派,恐怕是來助陣的。”

“快看,那是瑞恩王國的教育大使。”

“還有薩羅倫帝國、拜占庭、波尼亞……天哪,整個北大陸有頭有臉的學者,竟然全都來了。”

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歡呼。

因為來者大多以使團的形式集體到來,他們的團隊都會主動展示本國的旗幟,一眼便能認出來是哪個國家的學者。

這群遠道而來的學者們穿著整齊的西裝打著領帶,鋥鋥發亮的皮靴閃光耀眼。

他們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文明人。

無數來自各國的學者、教授,無論是否得到了凃夫的邀請,隨著大隊伍一同在這幾日湧入拜亞,湧入哥廷哈根。

不全是為了將凃夫拉入深淵而來,他們當中有粒子派、也有波動派,純粹為了真理。

關於這點,從他們普遍稀疏的頭頂,便可見一斑。

凃夫一開始,絕沒有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更沒想到自從宣戰過後,連續發了好幾篇核心論文後,整件事便不受控制的席捲了整個哥廷哈根。

其熱度早就已經超過了國王的永動機,

也由此,這件事再也不受到任何人為的控制,朝著最失控最極端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