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聽到侯靜說‘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後也吃驚了一下,他沒想到鐳射武器能和這個聯絡起來?

點頭道:“聽過,據說是針對星鏈的?”

江凡記得是2022年4月份公佈的訊息,國航局發文:要組建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為保護地球和人類安全貢獻我們的力量。

不過因為小馬在這之前用星鏈在大毛二毛問題上比較跳,所以網友們猜測咱們這時公佈這個是意有所指。

侯靜笑了笑:“江總,其實你也看到了,我們真想對星鏈動手,方法太多了。

2016年衛星抓捕器遨龍一號就投入使用了,想抓就跟撿豆子一樣隨便抓。

而且我們早在2007年就開始了反衛星導彈實驗,技術早就成熟了。

更不要提如果考慮成本,我們地基、空基的鐳射武器一樣可以打衛星,哪用得著非要天基的。

更何況其實我們自己也在建星鏈,兩個低軌衛星星座,總共由12992顆衛星組成,已經做了國際申報了,能力甚至遠強於小馬的星鏈。

所以星鏈這種東西根本不夠看,哪用得著小行星防禦系統拉來專門對付這個東西。”

“所以呢?”江凡好奇道。

侯靜點點頭,認真道:“所以,我們說是為了防禦小行星,就真的是為了防禦小行星的撞擊。

因為來自域外的威脅,確實是有一定的機率發生的,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2013年大毛那裡,杞人憂天從來不是妄想。

而目前可用的手段很匱乏,比如發射核彈去炸燬,但核彈在太空環境威力遠遜於在地球。

所以另一個比較現實可選的方案就是,鐳射武器。

鐳射武器不受真空影響,甚至這才是它最完美的使用環境,它的高能可以讓小行星上的表面部分物質氣化,讓其內部噴射出岩石氣體形成反衝力進而使之改變軌跡,從而避開地球。

但做到這個的前提一樣是需要衛星擁有足夠的功率,而江總你的高能量密度電池給了我們這種可能性。

等後續部署成功,組網形成衛星鐳射陣,對於一些尺寸較小的小行星和隕石,就可以實現讓其偏離軌道甚至直接用鐳射擊碎,讓其碎片在大氣層中氣化消失。

所以,鐳射武器就是我們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江凡聽後也知道自己之前把我們國家現在的實力和格局想的小了,但也反問道:“如果是大尺寸的小行星呢?”

侯靜沉吟了下,道:“那就需要給鐳射提供更大的功率,而要實現這個目前來看比較可行的技術方案是:可控核聚變。”

侯靜說完略帶些調皮和開玩笑意味地對江凡笑道:“江總,你有興趣也試試嗎?”

江凡哈哈笑笑,這美女跟馬偉明一樣,看自己什麼領域都能跨,於是什麼都想塞給自己試試看。

擺擺手道:“這個以後再說吧,先把你要的戰鬥機發動機弄好,哈哈哈~”

兩人又聊了一會,侯靜告辭離開。

按照侯靜的說法,對於這次碰撞,對方是選擇緘口不言,連上次20和35碰撞後對方軍事老大那句‘東邊的20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都沒有了。

估計真的是一隻艦隊編制的實力被一艘單艦打的毫無招架之力,丟人到他們慣用的‘吹噓對手套軍費’的手段都沒臉再用了。

而己方也沒有做大肆宣傳,只是幽幽的放出了一段現場的實況影片。

沒有配任何解說文字,只有一艘艦上不斷地射出炮彈,然後對面5艘艦的上空就下起了炮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