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邊聊著也到了演習場地的總控室,星徽邀請江凡就坐在他的旁邊,面前是一片模擬的城市地帶,很多樓房林立,應該就是這次演習的主場地。

而他們除了可以透過玻璃窗直接觀看外,總控室四周還掛著很多螢幕,由無人機拍攝可以實時傳送演習場的每一處畫面。

星徽給江凡介紹了這次演習的規則,由一個配備坦克和外骨骼裝甲的連級作戰單位,設定為紅軍,去進攻一個常規化配置的已經佔據城市並依託城市有利地形進行防守阻擊的營級作戰單位,設定為藍軍。

目的就是要測試機甲在實戰環境中的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

江凡感覺很有意思,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貼近真實戰鬥現場。

在導演部的指揮下,演習很快開始,紅軍的坦克在城市外圍就遇到了藍軍設定的路障的干擾,無法前進。

一些士兵到前面想挪開路障,但對手顯然是考慮到這一層的,其重量難以輕易挪動,並且是專門針對坦克的,沒法直接跨越過去,還要趕時間,不能這塊就被卡住。

這時候紅軍指揮官立馬指示下面士兵穿上外骨骼機甲進行挪動,幾個士兵穿上覆蓋了大半身體的外骨骼機甲後,瞬間變身大力士,再次移動路障時,明顯就要輕鬆很多,並沒有花太長的時間便將坦克前面的障礙清除掉了。

江凡看得出神,雖然這個機甲沒有託尼史塔克的鋼鐵戰甲那麼牛逼炫酷,但在戰場上真的是很實用。

眼鏡那位看到江凡的表情,也給江凡做了講解:“這就是我們一直在研發的有源單兵外骨骼裝甲。”

“有源是什麼意思?”江凡有點不解。

眼鏡介紹道:“機甲分有源和無源,有源就是靠電源來驅動,無源就是不需要消耗電能和外部能源,依靠自身的動力學特性,來驅動活動部件完成的行走方式。

之前因為電池技術還沒完善,我們國家裝備的都是無源的機械式單兵外骨骼。

也就是沒有電機提供動力,機械外骨骼就是依靠機械結構,將手臂承載的重量,轉移到其他能夠承擔更大重量的身體部位,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就好比騎腳踏車和走路,都是人在做功,但哪個更輕鬆呢。

負重之所以累,不是因為做功,而是因為肌肉一直要保持收縮狀態,而在使用外骨骼後,站立不動時,負重會透過外骨骼傳導到地面,大概節省70%的體力。

說白了就是費同樣的力氣,能夠增加更多的負重。

而我國的外骨骼因為使用了大量的碳纖維材料,不僅不容易斷裂,而且重量也只有4公斤左右,效果也還算理想,尤其在西南地區大規模列裝,在一些問題上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江凡明白眼鏡指的是什麼,他沒做聲,繼續聽。

眼鏡繼續解釋道:“但這種光靠機械特性的無源外骨骼裝甲上限總歸是比較低的,最大也就是人能使出的全部力氣。

就好像腳踏車再快,永遠也比不上汽車,更比不上飛機高鐵。

所以如果是使用無源外骨骼來移動剛才的障礙物,是完全不可能移動的了的。

故而有源外骨骼單兵機甲才是未來,我們其實也早就在研究了,只是一直限於電池的瓶頸,帶電時間只有四五個小時,難以符合戰場上長時間作戰的要求。

按照鷹醬的標準,自備的能源可使用24小時。持續行軍速度至少300米每分鐘,甚至達到400米每分鐘以上才算合格。

而我們的有源機甲顯然是遠遠不達標的,但因為江同志你的發明,讓整個電池的儲能續航時間一下子提高了四五倍。

加之我們也做了一些效能最佳化,目前我們的有源外骨骼裝甲已經達到了24小時的應用標準,所以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很讓人驚喜的跨越。”

江凡被這麼一講就比較清楚了,而這時,演習中紅軍已經抵達了城市外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