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金陵世家的保舉名額用盡之後,八百四十個名額,也就只餘下不到兩百個名額,再給其他地區成千上萬的人去透過第一輪武舉海選爭奪。

但聽說,秦家自從秦書正成為家主之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這個保舉特權。

秦相為人正氣。

他向來是不屑於在這種東西上面、動用特權來進行舞弊的,即便是被官方承認的舞弊,秦相也不屑去使用。

據說今年,秦相的嫡公子秦澈楚,參加武舉,也是要從第一輪“鄉試”海選參與、逐層選拔的。

當這八百四十人選出之後,也即是“鄉試及第”,他們便已經成為了“武舉人”。

武舉人及第後即可接受朝廷任命,成為較低階的武將或者其他武官。

即便是賦閒在鄉里,“武舉人”的這一身份,也會為他們帶來預想不到的便利。

武舉人也可在規定日期內,來到金陵城內參與剩下三輪武舉環節測試,博取更高功名。

初到金陵,參與的第二輪測試,是針對軍事素養、指揮謀略的策論。然後還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固定科目的考取。

最後推出分數排名,由高到低,取前三百名。

值得一提的一點,很多時候,參加這一環節測試的武舉考子,其實都湊不齊八百四十人的。

有些依附於金陵世家的門客,只不過是想借助金陵世家的“保舉權”,混一個“武舉人”的身份便是。他們根本對於武藝軍事一竅不通,也就更別提去寫軍事策論了。

而很多其他地區海選出來的武舉人,也早就知道金陵城內武舉的黑暗,他們根本就不會來,只得個“鄉試及第”的舉人身份便是急流勇退。

到了第三輪測試,則是由前面選出的三百人,分批次,三十人一組,去完成一場由一位主考官、八位副考官們一起決定的綜合性比試……

採用積分制的規則,期間,他們面臨的不只是主考官們設定的挑戰,還有來自於同組人的威脅。

在這一輪,將會淘汰掉積分靠後的二百六十八人。

只留下三十二人。

而這三十二人,每一位都已經算得上是登科武進士了,也即是入圍了最後一輪比試。

至於這最後一輪的比試,才真正意義上算得上是“比武大會”。

它的意義,則主要是為了給這三十二人一個排次,並選出前三甲——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

……

嚴無鷺很幸運。

他作為譽王趙靈睿的盟友兼私下好友,又是今年炙手可熱的“金陵詩聖”,有許多金陵世家都願意為其獻出一個保舉名額。

而嚴無鷺自然是沒有出丞相秦書正那般正氣凌然、剛正不阿。

他十分樂意地接受了這種特權。

譽王的支持者顧北橘,其背後顧家給嚴無鷺提供了保舉權力,讓嚴無鷺可以免去那近乎繁雜至極的海選環節,能夠直接從第二輪測試開始。

嚴無鷺出身鎮北軍行伍之中,第二輪測試的那些科目,不論文武,對於他來說也皆不過小兒科罷了。

輕鬆透過。

也正是如此,嚴無鷺此刻才能夠如此清閒地出現在了這第三輪武舉測試之地。

……

寬大宏偉的樓閣。

平坦無垠的武臺。

以及四周有大乾軍士把持的要地觀臺。

大乾今年的武舉,好像主考官是東柱國將軍——尉遲左。

說起這東柱國將軍尉遲左,便又是一段頗為有淵源的故事。

大乾的直屬軍隊中,數東、西、南、北四大柱國將軍的軍隊最為赫赫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