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是早晚要做的,但現在兵員不夠,糧食也不夠。

在實力不夠的情況下,真不是地盤越大越好。

都不用多高明的專業知識,以史斌玩《全戰三國》遊戲的經驗,就能明白。

在你條件不具備的時候,硬要攻城,打下來後,全是殘兵。

新城中,你糧食不夠吃,兵力也不夠,對方輕鬆反殺。

城也丟了,兵也死光了。

而舊城中,守兵也不夠了,糧食也徵盡了,飢餓民眾要麼造反,要麼舊城被其它敵對勢力攻擊,結果舊城也丟了。

最後只能退檔重來。

只是接下來再玩遊戲的時候,條件不夠時不敢瞎折騰了。

而現在,史斌可沒有讀檔重來的機會了。

每一步必須小心謹慎,如果走錯一步,大離必亡。

有些二楞子武將為表忠心,說馬上開攻就行,到時臣願為陛下效死力。

他們說完,自我感覺良好。

而有見識的文臣都當他們是弱智。

陳楓明確提出了反對意見:“現在民眾手中的糧食只能自給自足,無力供養大軍。”

狄烈的意見和他相似:“陛下應操練兵馬,囤積火藥、火彈,儲備糧食。另外還要收匪兵和流民入伍,那是兵員的最大來源。”

狄公之言,總能切中時弊。

良民老百姓,老實巴交一輩子,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活著。

他們有些人連架都沒打過,你指望他們上陣殺敵?

那不是成心給敵人送人頭嗎?

即使訓練,這種天生的老實人,也不是幾天內就能訓出來的。

那麼大離朝的兵員要從哪招?

各個山頭的草寇、流民,這些大都身懷武藝,好勇鬥狠,有著豐富的對陣殺人經驗。

這幫人,巴不得成為朝廷之兵,讓朝廷養著,還能赦罪,不必讓後人也當草寇。

若有機會當官,誰會願意當草寇呢。

狄烈這招特別靈。

既不強徵良民入伍,惹下怨恨,又能一舉兩得,安置那幫草寇。

可見人類的智慧真是無窮的,尤其是狄烈這種高人。

林沖、魯智深、楊志等江湖豪傑,曾經有過很大的地盤,在江湖上也有很大的勢力,各個鄉間民團,各個山頭,都要賣他們幾分面子。

就連養了幾十個武師的大鏢局,也要先拜他們的碼頭。

現在他們登高一呼,這幫會武功的集體參軍,把大離軍隊擴充了六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