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不愛紅裝愛武 裝【下】(第2/6頁)
章節報錯
解放前,趙明霞家裡人多地少,父母死後,主要的收入來源都是靠著給地主家裡種菜的叔叔接濟。
趙明霞有三個妹妹,還有一個弟弟,作為老大,她不得不早早當家。
“抗日的時候,鬼子一個據點離他們家的村子就三百多米!每次來掃蕩,她都帶著弟弟妹妹們躲到蘆葦蕩裡,等天黑了,鬼子走了才敢出來。”
那時候整個山東全省淪陷。
即便是完整經歷過八年抗戰的劉振華都無法想象淪陷區的人民們該是過得怎樣的日子!
想起這段歷史,他就恨的咬牙切齒!
沂蒙山作為革 命老區,“八 路 軍”和“共 產 黨”是那個年代最溫暖的希望。趙明霞告訴李桂芳說,每次鬼子來掃蕩時,八路軍都會穿著便衣,混在村民之中,指揮大家逃生、反掃蕩。
也就是在那時起,趙明霞便萌生了參軍的念頭!
抗戰勝利後。共 產 黨組織村民鬥 地 主、批惡霸、抓漢奸,把地主的土地和財產分給窮人。還在村子裡成立了農會、民兵隊、青年團、婦救會、兒童團等組織。
趙明霞之所以能幫著文化教員組織工作,正是在老家解放區開辦的夜校裡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這些姑娘來參軍,她們家裡同意不?”
劉振華問道。
“誰家不心疼啊!都覺得新 疆又遠又荒涼,土匪還多。尤其是趙明霞,她還識字,連弟弟妹妹都勸她留在村裡當個教書先生算了!”
桂香大姐說道。
“隊長,他們不懂,我還能不知道?我都給他們說了,到新 疆來是當兵,是建設邊疆、建設新中國的,不是流放!就是不知道這年齡小都要被人笑!”
下了文化課,趙明霞走過來,剛好聽到李桂香和李處長還有劉振華的對話。
這最後一句顯然是在針對劉振華,弄得他哭笑不得。
不等劉振華開口解釋什麼,理論課就開始了。
講課的是一位參加過南泥灣生產的老兵。
他黝黑粗糙的面頰與額頭上,泛起艱苦。一道道溝壑皺褶,都是風沙和歲月的印跡。
“革 命戰士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既然成為了軍墾戰士,是革 命的磚,那就不要計較以後去哪裡,不要計較是去架橋鋪路還是壘房造物……”
聽著聽著,劉振華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曾經剛參軍時的場景。當時的他和這群朝氣蓬勃的姑娘們一樣,臉上寫滿了理想和期待。
不過現在的新 疆終究不是電影紀錄片那樣,到處都是秀美的草原、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還有吃不完的葡萄、哈密瓜!
特別是墾區裡,只有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和一簇一簇的紅柳、梭梭,連鳥叫聲都聽不見。
轉眼到了出發的日子。
這些女兵們都不知道自己將被分配到哪裡的墾區。
不過她們都把那位老戰士上的課認真聽了進去。
無論去哪裡,修橋鋪路還是蓋房子開荒地,都是革 命任務,是建設需要,沒有高低之分,更不可以挑三揀四!
“桂香姐,你看真帥氣!”
李桂香作為這隊女兵們的隊長,又是老兵,是幹部,腰帶上彆著配槍。
皮質的槍套在陽光下更是好看,讓這些剛剛開始軍旅生活不久的姑娘們羨慕不已。
“你們都是戰士了,等以後肯定也能有自己的配槍!”
李桂香說道。
“但我們配的都是長槍,沒有桂香姐這隻小槍好看!”
趙明霞噘著嘴說道。
“你是班長,說不定領導會給你特批一隻!”
李桂香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