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仗究竟怎麼打,劉振華心裡也沒底。

劉振華他們最熟悉的地形是山。

有山的地方通常都交通不便利,更談不上發達。“窮山惡水”就是這麼個道理。

但對於打仗來說,卻恰好顛倒過來。

從解放軍的前身,一直追溯到紅軍時期說起,在川陝根據地裡也是在綿延的群山中多次反圍剿。抗戰時期,八路軍所在的第二戰區也基本都是山地。

劉振華和戰士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打了多年游擊戰。

晉西北的山地由於氣候的原因,水土流失嚴重,沒有什麼植被,全都是裸露在外的猙獰的岩石。這一點和戈壁灘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再荒蕪的山都有高聳和低矮,佈滿了參差,是最為理想的戰地,進可攻退可守。

眼前的戈壁灘,勉強可以算作是平原。

在平原上作戰,雖說三年解放戰爭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那是基於人數以及火力、後勤補給等等的優勢上的。

並不是他們十幾號人,十幾條步槍就能去翻天覆地。

另外又回到最開始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敵人的身份問題上。

起義前的駐紮在新疆的部隊,統稱為新疆警備部隊,可其中的派系勢力也是錯綜複雜。

有以前的西北軍的老底子,還有從蘭州、寧夏等地潰敗的馬家軍的散兵遊勇……這些人和其他新兵蛋子不同,可以說是穿著軍裝的土匪,心狠手辣,從來不把人民放在眼裡。對他們來說,殺一個人和宰一隻羊沒什麼區別,都是為了吃口飯。

有部隊的紀律約束著,還算是能過得去。現在反動派政府倒臺,他們又覺得解放軍規矩多,清湯寡水的……不能再靠著軍裝白吃白喝不說,還不能玩女人、抽大煙、喝大酒。除此之外,還得參與勞動!

如此一對比,覺得當兵比坐牢還難受,不如出去單幹!幹一票吃一頓飯,無拘無束,給個神仙都不換!

面對這樣兇悍,心中又沒有任何罪惡感的敵人,可以普通的土匪難對付多了……基本是沒有辦法透過其他途徑解決的。唯有把他們打疼了,打死了,他們才會有所動搖!

劉振華也算是給自己下定了決心,必須得戰鬥到底!深吸了口氣,再度打起精神,耳邊聽到一陣“嘩啦呼啦”的水聲。

很輕,很小心!

但卻很有節奏,而且很是密集!

這說明敵人的數量不少,而且已經從路基的斷口處渡過,真沿著路基為基準線,朝拖拉機這邊前進。

劉振華回頭看了眼機槍手所在的土包。

距離在他視力勉強能夠到的地方。

機槍手戰鬥經驗豐富,知道自己一旦開火,肯定會淪為眾矢之的。所以他把衝鋒槍的槍口架在土包的正上方,身子卻躲在下面,腦袋從旁側露出,保證自己的射擊視野。

這樣的射擊方法沒經過長久的實戰鍛鍊是根本掌握不了的。

因為他的眼睛和膛線並不保持水平。

由此一來,衝鋒槍上的準星就毫無用處。全屏他自己的雙眼和雙手的配合。

好在機槍手是戰場上用子彈喂出來的。

不管是機槍還是衝鋒槍,自動火器一握在手裡,就像是從他心窩子里長出來的一樣。眼睛剛看過去,用不著一秒,槍口絕對穩穩當當地對準,同時壓下扳機。槍響,敵死,彈咬肉!

即使敵人躲在修築好的工事或戰壕裡,機槍手也能讓子彈疏密得當地打在邊緣處,壓得敵人根本抬不起頭來,為戰友們重逢提供最有力的掩護。

對於機槍手劉振華沒什麼擔心。

一個戰士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在戰鬥時清楚自己的位置以及這個位置該完成什麼任務。

這兩點,機槍手已經爐火純青,根本不需要指導和提醒。

劉睿影全神貫注地豎起耳朵聽著動靜。

水生忽然少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