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環評專家·慎(第2/4頁)
章節報錯
艾歐尼亞的每一座工廠、每一項工程,都必須經過他與均衡門徒們的“環境評測”,透過評測後才能被允許落地。
“慎,你幫我看看,崴裡這邊的情況到底如何。”劫滿懷期許地問。
“我們預備明年在崴裡地區新建一套水電廠、火電廠、煤礦、機械廠、水泥廠,以及一座紡織工業園及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幫助崴裡地區實現初步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建設。”
“專案規劃的詳細資料,你應該在我們送審的時候就看過了。崴裡地區很需要這些專案,不知道你能不能給批下來...”
“劫...”慎有點無奈地嘆了口氣:“這得我以暮光之眼的能力進行觀察之後,才能給出結論。”
“專案能不能批,能批多少,最後還是得讓均衡之道來給出回答。”
“我明白。”劫也很剋制地收斂起他過度期待的目光。
他也是均衡教派出身。
他知道,萬物之間的均衡尺度,在艾歐尼亞是決定不容挑戰的客觀定理。
如果逾越這條界限,就會遭受自然的反噬。物質領域與精神領域的平衡將會隨之打破,招致難以清除的惡靈汙染。
而暮光之眼,只是一個可以徹底看清這條界限的觀測者、傳達者罷了。
到底能不能建工廠,這可不是他請老朋友喝幾杯酒,說幾句情,就能將答桉給改變的。
領風者不玩這套。大自然更不吃這套。
“我現在就進行觀測。”慎暗暗結好法印,準備好溝通精神領域、進入觀測狀態。
但在此之前,他還特意提醒:“劫,我勸你不要抱太大希望。”
“畢竟...我們均衡教派在其他地區的評測結果,你應該也有所耳聞了。”
“是的。”劫無奈點頭。
為了儘早將艾歐尼亞帶入工業化、現代化,改變這個萬年農業國度的貧窮現狀,領風者在艾歐尼亞各地的行政官員,都恨不得立刻在轄區內鋪滿基建、開滿工廠。
可地方幹部們研究後遞交上去的工業建設計劃,卻往往會在這個環境評測環節,被均衡教派的大師們無情否決。
送審十家工廠,最後能批建一座就不錯了。
領風者幹部們想象中的艾歐尼亞快速工業化,在現實里根本就無法落地。
哪怕是在領風者統治的地區,廣大的艾歐尼亞人也還是隻能在農村種地。別說進城享受現代化生活了,他們現在連用電都算是一種奢侈。
“沒辦法,我理解你們建設家園的進步熱情。但艾歐尼亞自有國情在此,我們作為領風者得講究實事求是,得尊重客觀的自然規律。”
慎一張口就是一段提前安撫人心的套話。很顯然,這種話他已經不是第一次說了。
考慮到劫是自己老朋友,他便又多說了幾句:“說實話,劫,艾歐尼亞可能根本走不通工業化這條路子。”
“首先,經歷諾克薩斯數年來的戰火摧殘,艾歐尼亞的自然環境已經被破壞得十分脆弱。”
“過多的生靈滅亡讓物質領域與精神領域之間的均衡嚴重偏移,失衡引起的惡靈入侵事件,在各個行省各個地區都屢現不止。”
“這時候再大建工廠、大搞基建,對艾歐尼亞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慎語氣認真地說出了這個糟糕的訊息。
“其次,即便萬物均衡隨著時間漸漸修復,艾歐尼亞恐怕也建不了太多工廠。”
工業不是空中樓閣,不存在那種可以脫離基礎工業而單獨存在的所謂高階綠色工業。
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國要從零開始地建設工業化,就少不了要從紡織、煤炭、電力、鋼鐵、水泥、冶金、建材、造紙、釀造、發酵、紡織、製革、採礦、鍊金化工等初級領域做起。
而這些工業專案裡,就沒有一個不是高汙染產業。
就拿後發國家起步階段都會建設的、最容易上手的紡織工業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