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領風者,逐風者(第2/3頁)
章節報錯
之前組織初創,為了方便勢力擴張,李維之前給領風者設定的門檻很簡單,就只有一條:
只要是產生了迦娜信仰的人,就能成為領風者的正式成員。
這個條件看著難,但其實非常簡單。
一個人可能白天被老闆罵了幾句,晚上回家捧著迦娜的小冊子一看,覺得迦娜說得很對,終極理想很好——這就算有信仰了。
可等第二天老闆又誇了他幾句,說小夥子幹得不錯,好好幹明年給你升職加薪...
小夥子一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不覺得苦不覺得累,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理想什麼的太遙不可及——信仰馬上就又能沒了。
這種淺信者是朋友,但還遠遠算不上戰友,也當不了戰友。
“所以,我做了一個決定:”
這個決定就是要“最佳化”一批信仰不堅的淺信者。
但李維當然不會像企業主一樣,把他們當成人才輸送到社會上去。
他們雖然信仰淺薄,但畢竟是有信仰、有理想,有希望成長為真正的領風者的。
所以:“我決定在領風者協會旗下,新成立一個組織——”
“逐風者協會!”
“逐風者?”大家細細品味著這個詞彙。
一個引領風,一個追逐風,後者聽著就像是前者的追隨者。
李維這是打算,在總公司下面再設一個子公司?
沒錯,他的確是這麼想的:
因為淺信徒的要求太容易達到,所以在迦娜的設想和推算中,祖安的200多萬居民,未來完全可以都被髮展為淺信級別的信仰者。
如果現在不對領風者的准入門檻加以改革,未來豈不是全民都是領風者了?
所有人都是領風者,那領風者還算什麼“先鋒”呢?
隊伍的先進性和戰鬥力,又該怎麼保證?
於是,只聽李維細細解釋:
“所謂‘逐風者’,便是由領風者協會所領導的進步人士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進步人士在實踐中學習迦娜思想的學校,是領風者的助手和後備軍。”
“而這個組織的第一批成員,就將從我們中間誕生。”
這下大家徹底聽明白了。
雖然李維用詞比較隱晦,但大家還是能聽得出來:
他打算最佳化一批不合格的領風者,讓他們加入新成立的逐風者,給領風者當助手和後備軍。
“那...誰是領風者,誰是逐風者,這又該怎麼判斷呢?”有人在意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