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這已經是李維特意拿捏尺度,用以避人耳目的“溫和版本”,也足夠讓這些大財閥、大商人們看得惱羞成怒。

他們怒,怒中還帶著點怕。

明明李維在文章裡一直在強調“非暴力不合作”,強調“溫和”、“和平”,但看得這些冷冰冰的理論,他們卻還是莫名地脊背生寒。

“這根本就是一堆歪理邪說...封殺,必須封殺!”有議員咆哮。

“歪理邪說?”梅爾卻笑著搖了搖頭:“我看這些文章都講得很好,講得十分透徹。”

“尤其是分析祖安歷史的那一部分...作者對財富的來源和積累過程,看得可真夠清楚。”

文章不留情面地揭露了皮爾特沃夫血腥的殖民歷史。而梅爾出身的米達爾達家族,卻直到今天都還跟著諾克薩斯帝國的侵略軍團,做著那殘暴原始的殖民掠奪生意。

按理說梅爾應該生氣。

但梅爾卻反而欣賞作者的態度。

因為她自己也很討厭諾克薩斯的血腥氛圍,而且,比起單純按屁股發言,她更願意讓腦袋多活動活動:

“作者提出的這些理論,已經到了科學和真理的範疇。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能張口就說它是錯的,是不存在的。”

“我看我們倒不用太牴觸。”梅爾饒有興致地翻著手裡的小冊子,笑道:“要是能讀懂這些,然後設法反向利用的話,那對我們的生意也能很有指導意義。”

“這...”議員們面色各異,心情不一。

平時不太發言的黑默丁格,這時也附和著唏噓慨嘆:

“梅爾議員說得不錯。作者研究歷史與社會的分析方法和理論工具,都配得上一個‘科學’的評價。”

“不過,文章裡提到的‘終極目標’...未免有些太不現實了。”

黑默丁格是約德爾人。約德爾人的故鄉在精神領域。

那裡的居民天生壽命悠長,還不受物質條件限制,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想當科學家的可以當科學家,想當將軍的可以去當將軍,想冒險的可以滿世界冒險,想種蘑菇的可以滿世界種蘑菇,想擺爛的可以擺爛...

大家各盡其能、各取所需,所有人都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這和文章裡描述的終極理想,還真有那麼一點兒相像。

但黑默丁格反而不能認同這文章的終極理想:“精神領域有精神領域的法則,物質領域有物質領域的定律。”

“人類是物質領域的生物,是需要依靠物質所生存的。要在物質領域建成第二個‘班德爾城’,這...這真是一個偉大的狂想。”

黑默丁格發自內心地慨嘆。

而其他議員也不管他具體說了什麼,只是積極附和:‘對!既然黑默丁格教授都認為這些理論不對...”

“哎?我沒說這理論不對啊...”

“那我們就應該果斷採取措施!”議員們根本不聽黑默丁格說話:“把這種危險的思想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然李維在冊子裡寫了要“非暴力不合作”,但在這些大財閥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