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有沒有人願意上來,分享一下他的經歷?”

“告訴大家你們之前在祖安、在皮爾特沃夫,一路走來都經歷了什麼?”

維克托在臺上這樣詢問,臺下卻幾乎無人回應。

空氣就像課堂上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一樣死寂。

“這...”冷場了好一會兒。

維克托才意識到,現在這會上的氣氛根本沒搞起來。

學徒工們現在都還暢想著漲薪後的美好生活,哪有心思站出來說那些陳年往事?

而公開揭自己傷疤,本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

有人會難為情,有人有所顧慮,有人不想回憶那些痛苦過去...這都是很正常的。

“必須得先營造氣氛、調動情緒,才能把訴苦活動進行下去。”維克托想。

那該怎麼營造氣氛、調動情緒呢?

似乎只能以苦引苦——

就是找個會說話的先來上一段,給大家打個樣。

“那個,莉娜同學?”維克托將莉娜請上了臺。

“好的!”莉娜鼓起勇氣,緩緩站到大家面前。

她醞釀了一下感情,就開始講述自己的經歷:

“我跟大家一樣,都出生在祖安...”

爺爺奶奶早就沒了。爸爸失足掉入熔爐,屍體燒成了渣。母親受了工傷臥病在床,因為無錢治療又無法忍受痛苦,終於逼著他們兄妹兩人,用刀割開了她的脖子。

兄妹倆想挖個坑為母親下葬,但屍體卻被舅舅搶去鍊金鋪子賣了。

之後李維堅定信心要帶妹妹逃離祖安,於是他小小年紀就在祖安的商店、礦山和工廠裡拼命勞作...再之後,舅舅想把長大後的兄妹倆賣進窯子。他們反殺了舅舅,拿舅舅的屍體換錢,終於湊夠了來皮城當學徒工的手續費用。

.......

這些經歷苦麼?苦。

於是現場的氣氛,終於漸漸變了。

大家或多或少地,都想到了自己經歷的那些痛苦。

以苦引苦,啟發回憶的辦法,似乎開始起到了作用。

可是...

“之後我考上了皮爾特沃夫大學...”

從莉娜講到這裡開始,氣氛就又變了個樣子。

“呼——”聽眾們都長長地舒了口氣。

就好像在漫長而絕望的航行之後,終於在茫茫大海之中看到了一片可供立足的大陸。

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就舒緩下來,空氣也輕鬆了許多。

“看,還是得學人家...她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還堅持學習、讀書,考上了皮爾特沃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