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領風者(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問題就出在這兒了:
這些人越是這麼想,越是想當大人物,他們的私心就越重,信仰就越淺——
就越沒可能成為真正的迦娜信仰者,沒可能身上牽出‘線’來。
這樣的人,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隊伍之外了。
“我們不僅在吸納新生力量時堅持嚴格篩選——以後對包括我本人在內的組織正式成員,也要定期在大眾監督之下,公開地接受迦娜女神的神選測定!”
“還有...”
李維又適時地強調了幾句,他關於神選體系的具體構想。
有了這幾條規矩,隊伍的雛形就漸漸搭建起來了。
而現場一共統計有96人,其中有60人已經成為了李維的堅定追隨者,成為了迦娜思想的真正信仰者。
李維便以這60人為正式成員建立起隊伍,而剩下的36人則作為預備成員和優先發展物件,根據他們的個人意願,不同程度地參與今後隊伍的工作行動。
然後再經過這60名正式成員的內部舉手表決,現場很快一致透過:
推選李維擔任隊伍的領導者;
維克托擔任隊伍的副指揮。
這也是個沒有懸念的結果。李維是為大家堅定信仰的導師,維克托則為他們帶來了迦娜思想的啟蒙。
在這些祖安學生心目中,就他們倆最有威望,最令人信服。
不過除此之外,大家倒也沒有再在人事問題上繼續深入討論——
畢竟現在正式成員一共就60號人,有兩個領導就夠用了。
而且大家也只是剛剛聚到一起,互相之間雖然有同學之間的熟悉,但對各自的工作能力還都沒有什麼清晰的認知。
如果現在就急著內部推選,恐怕只能選出學生里人緣好的、會說話的,而選不出真正工作能力強的,能團結最多數人的。
“我建議大家先根據目前需要展開的宣傳工作,針對工廠、社群、學校不同區域,分為幾個宣傳小組。”
“大家先透過這種小組的形式一起開始工作,在工作中互相熟悉、磨合,然後等時機成熟了,互相的認知加深了,再開始正式的推選也不遲。”
李維思路條理清晰,很快就平息了大家關於內部管理者人選的分歧和討論。
現在紀律明確了,選人用人的機制確立了,隊伍也漸漸成形了。
“李維老師,我們的隊伍,是不是該有個名字?”
有學生想到了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對啊,我們該叫什麼?”
“這個...”李維算是個取名困難症,在這方面他可當不了導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呢?”
“唔...”一陣思考與討論過後,有人提出:“我們都是要為偉大理想衝鋒在前的人——”
“不如就叫‘無畏先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