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說他是大鄴一位慈祥的老者,他卻對自己的子孫……有利抬舉,無利犧牲或放棄,乾脆利落的無絲毫猶疑和拖泥帶水。

餘光注意到謝雲初正盯著他,謝老太爺知道自己失態了。

他清了清嗓子緩聲開口:“蜀國……因為弱小,所以被北魏吞併!我們大鄴因為是弱國,在北魏的手上也受過不少屈辱,祖父年紀大了,想起來難免傷懷!”

謝雲初曾經生活在北魏都城,瞭解北魏的繁盛,明白北魏朝堂的崢嶸。

自然也知道大鄴的弊病在哪裡,她內心其實很為大鄴可惜。

大鄴比起北魏,佔據沃野耕地,可糧食產量卻不如北魏多,耕地大多荒蕪。

大鄴有如汴京和杭州這般繁華的城池,但都在少數,且多為勳貴士族盤踞之地。

坐擁天賜佳水,又有運河便利,可朝廷腐爛……皇子隻手遮天,魚鹽航運之利都進了皇子和勳貴的口袋,大鄴國庫日漸空空。

而大鄴最大的弊病,在於朝廷之中,沒有真正能針砭時弊的耿直孤臣。

朝廷上下曲意逢迎,都是些揣摩君王之意,善君王所喜之言的官員。

皇帝自幼受苦,登基之後喜好奢靡,不以弱國自警,反而高高在上,以大國皇帝自居。

百姓未開智啟蒙,愚昧無知,自以為母國為強國。

讀書人要麼深覺自己母國弱小,羞於啟齒,棄母國而投奔北魏。

要麼,為官之後,為了前程,沒了傲骨,與一眾同僚,一同醉生夢死。

皇帝心底或許也明白這個道理,可他放不下架子,舍不下面子,又貪戀眼前奢靡的日子。

所以皇帝不管百姓苦不苦,天下苦不苦,只要他這個皇帝不苦,他便得過且過。

或許是因為謝雲初他們年紀太小,謝老太爺並未說得更為深入……

直到謝大爺府上的管事將大長公主府上送來的邀貼送來,謝老太爺才從傷懷的情緒之中走出來。

“長公主……這算是點名要六郎去參加三日後的花宴了,怕是推辭不得。”謝大爺看完帖子後,轉而看向謝雲霄,“三郎,你對長公主府熟悉,到時候可要顧好六郎。”

謝雲霄起身恭敬長揖應聲,明白因替長姐討要嫁妝一事,頭次來汴京的謝雲初已以極為短的時間,在汴京城裡打響了名頭。

長公主的花宴是早兩個月前就定下的,該給各家下的帖子早就已經下了,如今還要特意再給謝家下帖,點名要謝雲初前去赴宴……

這傳出去,對謝雲初日後踏入汴京勳貴圈子是有助益的。

而且,大伯似乎也已經開始重視謝雲初了。

謝雲霄抬頭看向謝雲初,見謝雲初神色淡漠垂著眸子,似乎還有些心不在焉,並未露出欣喜的神情,這到讓謝雲霄疑惑了……

謝雲初帶人在汴京城裡鬧那麼一通,不就是為了能讓他這個人迅速被汴京城中的勳貴記住嗎?

現在得償所願,竟讓長公主記住了名字,還邀他前去花宴,他當真就能做到寵辱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