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頡暴然高聲呼喚「劍氣來」,將英靈洞洞主劍重磨出於好意以及對白虎帝君的敬意,而專門於那枚神京玉鐲內儲備著的一十八名由劍氣所化之劍修徹底召喚而出,讓這十八人幫助自己一塊兒應戰強敵。

這十八人,無一例外,均是上古時代人族便已存在了的強力劍道修士,或者說是最早的一批劍修。

他們而今雖然早已是肉體湮滅無存,元神敗亡,連自主意志都已十分寡淡,但尚有一身劍意劍氣存於天地之間,頂天立地,當年在白虎帝君所贈機運和劍修領袖劍重磨的努力幫助下,依靠著如此奇特的形態維持著作戰的能力,一直堅持「活」到了今天。

劍氣在,這些劍修就在,劍氣殺力所向,即是這十八位劍修手中長劍所指!

不,準備來說,是整個人族的劍尖所指!

與這十八名上古劍修在山間並肩作戰的,是一對千年之後的年輕男女,劍修。

紅綢白衣,魏頡,蘇羽白。

而這對俊美「璧人」劍修的敵人,則是這座當陽城中地位最高、戰力最強的那位絕世槍修,師承李玗的道槍雙修之人,道號「顯聖真君」的楊家二郎,楊殲。

這位被百姓世人稱呼作「楊二郎」的青年男子身後,緊緊跟隨著自己生平最得力的六名幹部,即所謂的「眉山六兄弟」,六人曾共同南下,在濱海地區,斬殺過一條從海中躍入陸地的龐然蛟龍,戰績並不俗氣。

把棍棒在手中舞得虎虎生風的袁鴻,把持大砍刀剁人頭如同切菜的金高升,手裡雙刀不斷揮動的戴義,寶劍劍光耀眼的朱元真,雙劍可迅猛殺人破敵的吳隆,長槍可刺蛟龍頭顱的常浩,拳腳足可震殺任何凡庸的楊天險。

這六人與楊二郎一齊前掠而去,他們受到老大戰前的「懸賞」刺激,重賞之下自然大逞勇力,豪邁之情登時勃發,皆胸中戰意昂揚,勢要奪走那名白衣女子的性命,一爭頭功。

於是戰況就此展開。

魏頡,力戰小槍聖楊殲。

蘇羽白協同十八劍修英靈,敵對眉山六兄弟。

分工明確,人人眼紅耳熱,豪氣衝頂,彷彿不取賊寇人首,便天地共誅,人神共憤!

楊二郎作為眉山這一戰當中修為境界最高之人,自開局戰事掀起,便全力以赴,傾注了莫大真力於神鋒桃山之中。

只見那杆曾經一擊粉碎桃山山頭的長槍槍頭,因楊殲之真氣流淌而煥發出極度璀璨奪目的光輝,楊二郎率先發難,一槍直戮,狠狠遞出了一招,招式名為「神龍見首不見尾」。

一點寒芒凌冽,隨後槍出有若天庭神龍。

可見槍首,而不見槍尾,槍罡兇猛至頂尖頂點,掠去速度絕快,令人防不勝防。

這等殺力鼓盪磅礴之狠招,破壞力無窮大,若是被結結實實的戳中身體,其所受傷害決然極為恐怖,只怕不會亞於戰爭時期攻城強弩的巨力一射!

這一槍,瞄準了那名滿身被紫色霧氣籠罩起來的年輕劍修的頭顱,槍尖之上的光澤強盛,已到了近乎足可令普通人雙目失明的誇張程度。

再加上射速之快、攻勢之猛,完完全全可媲美奔雷閃電,不可思議的同時,也叫人避無可避。

就好像只要是和那槍聖弟弟楊殲捉對廝殺之人,就該在對戰剛開始之際,便被強力無比的槍罡粉碎身體要害,這才是應該有的宿命。

死於非命,悽慘至極的死於長槍桃山之下!

就在千鈞一髮,神光鋒劍即將觸及那「紫」綢年輕人大號頭顱的剎那,那身法氣絕的年輕劍修瞬時施展出一套匪夷所思的輕功法訣。

只一瞬息,身子移動速度便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動作姿態形同幽靈鬼魅,變化莫測。

當陽城城主自幼跟隨兄長「槍聖」楊鐵釗學習武藝、砥礪修為,其槍法固然妙絕天下,但槍擊威猛,卻也猛不過那個化名「魏無敵」的年輕男子。

槍息勁力瘋狂吐出,可令人頭顱當場爆裂開來的殺力罡氣陡然間撲了個空,一絲一毫也未傷及那襲該死的紅綢。

紅綢之上的紫氣尤為濃郁,已到了快要勝過陣陣彩光的地步,魏頡依靠著從林清那兒偷師來的幻魔身法,用絕巧絕快的身法特色,躲開了那黃甲小槍聖的第一次進攻。

藉機成功近身!

兵家有云,劍為百兵之君,而槍,則是所謂的「百名之賊」。

魏頡作為多年來辛辛苦苦槍劍雙修之人,又豈能不懂這個經典道理?

那日在瀝泉槍發現之處,魏頡便跟少女許靈霜闡述過自己的觀點,認為江湖俠客,如果碰到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閉塞狹小環境,則可以很大程度上發揮出劍與刀等「短」兵器的作用。

一旦要是出現了較為寬敞空闊是地理位置,那麼再與人捉對敵戰的時候,槍之一物,因其長度和戰鬥風格的特點,確乎是要比劍這種殺伐武器要多出那麼些許優勢來的。

在耶律王府內鏖戰槍修蘭椒的那場較量,所處場合並不大,那種專門用於議事的地方,蘭大高手的「雷槍」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