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這仗怎麼打?(第2/2頁)
章節報錯
二王山並不是多麼險峻的高山,只是位於廣宗城外四十里外的一處小山包,勉強可供清軍藉助地勢駐守。天氣乍暖還寒,山上還殘留著一些積雪,看上去有些晃眼。
林敬率領五千大軍正式圍困了二王山,不過他並沒有將二王山徹底圍死,而是選擇了圍三缺一,放開了一條口子,不過這也是尋常操作,目的自然是為了讓被圍在裡面的漢軍不至於拼死一戰。
不同於攻滿達海的時候,漢軍八旗計程車氣都相對比較低,他們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差,因此真正的硬骨頭,實際上只有那一千八旗騎兵。
隨著諸營匯聚完畢之後,林敬很快就下達了攻山的命令,超過三十門佛朗機炮開始發起怒吼,轟隆不絕的炮聲將一排排黑色彈丸送入了天空,很快就砸到了山上,將駐守的清軍士兵砸得筋斷骨折,倒下去了一大片。
在明軍的火炮開始發威之後,博洛心中一寒,他急忙命令手下的的佛朗機炮展開還擊,只是由於他們本身就是先鋒前軍,隨行攜帶的火炮數量並不多,還擊力度也遠遠差了一截——清軍的損失明顯大很多。
“滴——”
在炮聲轟隆之際,一陣尖銳的哨聲傳來,只見一名穿著重重後甲頭頂鐵盔的明軍千總,吹響了口中代表進攻含義的竹哨,便一馬當先衝在了前面,身後則有超過數百名明軍士卒在各自的局、隊的帶領下,朝著山上發起了攻擊。
儘管從山下到山上的道路不多,但好在二王山地勢比較平緩,士兵們仰攻的角度並不大,陣型也還算能擺得開,二百餘名明軍舉著長矛和大盾,慢慢朝著山上前進,而在他們的身後,則是三百多名手中舉著火槍的明軍士卒,他們的身上還掛著一柄長刀。
當明軍開始往山上移動時,漢軍正藍旗士卒也在李率泰的指揮下,或張弓搭箭進行迎擊,亦或者是用鳥銃進行攻擊,只是由於距離過遠,再加上鳥銃準頭不夠,使得幾輪轟擊過後,山道上躺下的明軍屍體卻寥寥無幾。
看到面前這般戰果,李率泰不由得冷哼一聲,漢軍八旗的火銃並不算先進,跟普通明軍的火銃幾乎相差無幾,因此尋常很難建功。
說到底,八旗漢軍平日裡打明邊軍也只是半斤八兩,雙方勝負完全看精銳家丁隊伍的對決,而這一點則是全看肉搏結果。
若非山下的明軍足足有五千之眾,李率泰真想一個勁直接打下山去,他完全有信心在野戰中徹底擊潰明軍,而不是在山上固守待援。
而就在此時,明軍也舉著長矛大盾逐漸接近了半山腰的八旗漢軍士卒,他們很快就排列好了一個整齊的陣型,只見在長矛大盾構成的防線中,一名名手持火銃的明軍士卒走了出來,排成了整整兩排,其中第一排半蹲在地上,第二排則站在地上,形成了一種極為古怪的陣型。
一名頭戴鐵盔的明軍將領站在一旁,眼睛死死盯住山上的清軍防線,手中的長刀狠狠往下一劈。
“放!”
“砰砰砰砰——”
隨著一陣濃密的硝煙瀰漫而出,清脆無比的槍聲瞬間響成了一線,如同暴雨侵襲一般,將大量的彈丸潑灑了出去。
在沒有了傳統火繩的干擾後,使得明軍上下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種密集火力的感覺,而整整三百杆新式燧發槍的威力,也在此刻透過齊射的方式展現得淋漓盡致。&n
只見在火光和硝煙當中,一排排彈丸很快就擊中了對面八旗漢軍的身體,在血肉裡面翻滾跳躍,濃郁的血腥味道瞬間蓋過了硝煙的刺鼻,大量的八旗漢軍士卒哀嚎著倒在了地上,就似乎是割麥子一般整整齊齊。
。(本章未完!
第379章 這仗怎麼打?
近代戰爭的殘酷在這一刻表現得十分形象,戰場上不再是傳統的血肉互搏,而是用一種更加專業和冷酷的方式收割生命,這也使得戰爭不再成為將領們的個人藝術,而是成為了一道十分簡單的數學題。
這道數學題的計算很簡單,即三百杆火槍在齊射的時候,究竟能命中多少敵人?那麼到底還需要多少杆火槍,能夠在一瞬間徹底摧垮對面呢?
林敬手中舉著千里鏡,頗為痛快地望著對面倒下計程車卒們,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他已經知道了,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似乎也很快就會知曉。 無錯更新@
此時此刻,漢軍八旗陣線上的一幕徹底嚇到了李率泰,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僅僅只是一瞬間的功夫,就有超過六十個兵丁倒在了地上,死的窩囊無比,他們甚至都沒有辦法認清自己到底是被哪杆火槍給擊中的,而其他的八旗漢軍士卒們的表現就更加直觀,他們的腿在發抖,臉上冒著虛汗。
孃的,這仗到底該怎麼打?。
第379章 這仗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