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重整軍紀(第2/2頁)
章節報錯
經過了一系列大戰之後,抗虜軍在清河城內休養生息,且從流民當中招募整整五千人,一方面補充了原本的損失以外,還讓抗虜軍的規模擴大到了一萬五千人。
新的抗虜軍被分為了十五個營,其中十個依然是先前的步兵戰營,然後新設了一個炮兵營,三個騎兵營,以及一個輜重營,不過在輜重營外,林敬還配備了民夫五千餘人,算是作為一個臨時的後勤營,屬於短期編制。
在完成了這件事之後,林敬親自任命了各營千總和副千總,至於下面的把總官職也是都是經過了他的同意才得以施行,至於更低一層的旗總和隊長,則全部由官兵自行推選為主,這也是為了充分發揮出低階軍官的敢打敢拼的能動性。
畢竟這些更基礎的旗和隊而言,他們並不需要去做戰略上的決策,只需要逢戰敢上就可以了,那麼軍官自然是以勇武為主。
在完成了抗虜軍的休養生息後,林敬也就開始著手自己目前正在做的第二件關鍵事情——那就是設立軍情處。
燭火下,李若璉跪在地上,向林敬稟報目前防疫司和錦衣衛裡面的相關人才。
“啟稟殿下,防疫司基礎比較薄弱,適合人選只有兩個,一個是臣的副手孫光,此人性格踏實,對朝廷也是忠心耿耿,可以放心一用;還有一個人是防疫司理刑指揮採清宏,此人原本也是從錦衣衛出身,擅長刺探情報一途。”
“至於錦衣衛方面,臣現在的身份已經不太適合去了解,不過眼下倒也有三個人可以推薦,分別是西司房堂上指揮劉應襲、馬國鹼、齊昌國,才能都很不錯。”
朱慈熄微微點了點頭,他仔細翻看著果子上的一稱曰紙,上面寫著以上五個人的平生履歷,幾乎都十分精彩,也參與過不少重大的活動,很顯然這些人的能力都相當出色。
至於忠誠度林敬更不用擔心,因為以李若璉的識人眼光,他推薦的人應該不會有忠誠方面的問題。
只是軍情處的事務不同於錦衣業,也個方人了它更講究一定的戰略眼光,尤其要擅長於卜閒棋,鄧於,因為在戰爭的過程中,對軍事情報的掌控一般都不會直接從大人物身上得到,那樣難度會比較高,可是由於戰爭的複雜性,因此也往往會有一些處於關鍵位置的小人物也能掌握機密,那麼如何針對這些人佈局就十分重要。
等到李若璉退下之後,林敬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不過就在他翻看到劉應襲的履歷時,頓時感覺眼前一亮。
劉應襲今年四十八歲,大部分的履歷都很普通,父母早亡,也無兄弟姐妹,只有一妻一女。關鍵是此人祖籍鐵嶺,原本加入了關寧軍,後來因為積功進入了錦衣衛,然後在錦衣衛內待了足足十二年,升為了錦衣衛堂上指揮。
無比清白的履歷,但是也沒有太多的出色點,相對於其餘人只能算得上中規中矩。
林敬微微沉吟了一番,他最看重此人的一點在於他的祖籍是鐵嶺,且長年待在遼東過,直到後來調入錦衣衛後,才在京城安家——也就是說這個人適合重新安插在遼東,最好是能夠回到盛京,在清廷眼皮子底下佈下一張情報網。 無錯更新@
原本這一項工作由錦衣衛負責,他們通常會選取。
商隊的形式,在蒙古、遼東等地佈下情報網,這一招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商隊有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情報人員不專業,且容易被收買,也就會導致情報網的全面陷落。
如果能夠利用本土鄉人的方式進入盛京,則意味著劉應襲一旦能成功潛伏下來,則這張情報網會紮根得更深。
“只是,這個人還需要再試探一番,而且他也不適合作為主官。”
畢竟情報處主官需要長期待在林敬的身邊,總覽全域性情報工作,而不是長期紮根盛京,他又重新翻了一遍,決定還是先將眾人召見一遍再說,他直接透過李若璉向眾人下令,在最短的時間內匯聚到清河。
不過等候這些人抵達,大約還需要一段時日,林敬也絲毫不著急,這注定是一項長期工作,倒也急不得。
“殿下,今晚還巡營嗎?”
太子親衛營統領楊廷麟走了進來,臉上帶著幾分恭敬神色。
自從抗虜軍成立之後,林敬便有一項習慣,那就是在沒有戰事期間,無論到多晚他都會在軍營裡轉一轉,有時候還會檢查一下軍營裡的營紀。
在林敬看來,任何一支強軍的基礎都必然是紀律,若是軍紀不嚴則意味著軍令不整,軍心不齊,也就無法打贏勝仗了。
聽到楊廷麟詢問,林敬抬起頭問道:“怎麼了?”
楊廷麟頓時明白了,道:“營外下雪了。”
“無妨。”
正月的天氣裡下雪也實屬正常,林敬站起身子,在李繼周的服侍下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大氅,便朝著門外走去。
“正好,伯祥不妨陪我看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