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城下之盟(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起來,林敬雖然在江南也待過幾個月,可是當時的他只是一個空頭太子,能做一些事情,但是終究沒辦法擺脫江南官場的制約,而那幫老油條和稀泥的功夫已經到了化境的地步,除非掀桌子,要不然自然無法從根本改變。
正因為如此,林敬才會選擇組織抗虜軍,北上山東藉助建虜入侵的功夫,拿下劉澤清,清掃山東地方勢力,才能實現推行新政,讓目前的山東成為林敬真正可以依靠的底盤,可是這一套在江南是無法實現的。
崇禎皇帝隱約間也發現了問題的所在,他陰沉著臉色道:「這些人莫非只有鋼刀臨頭才知悔改麼?」
「父皇,以兒臣之見,這些人恐怕就算是鋼刀臨頭,也是不知悔改,昔日父皇也曾經多有恩免江南,只是這些人卻是「黃紙雖免,白紙猶催」,普通百姓並無獲得任何好處,反而動輒怪罪到朝廷頭上。」
所謂的黃紙其實就是指皇帝的詔書,而白紙則是地方官吏的文書、告示等,很顯然當黃紙違背了他們的利益時,基本上就變成了一張廢紙,反倒是地方官府的白紙卻更有效力一些,而這些都是王朝瀕臨崩潰的最好證明。
林敬回答完以後,也不由得深深嘆了一口氣,他才在中樞幹了幾件事情,立刻就有人開始給他製造阻礙,無論是黃道周的攻擊,還是地方上的陽奉陰違,恐怕都屬於這一次反擊的範圍中。
當然,這背後並不存在一個所謂的陰謀反對中樞的團體,而是廣大地方宗親、官員以及朝廷失意清流的默契之舉,幾方之間完全不需要任何語言的交流,就輕輕鬆鬆就佈置了對林敬發起的進攻,而這便是清流。
林敬想到了原本歷史上的發展過程,原本這些清流在建虜進京時很快就選擇投降,成了大清國的奴才,並且繼續把持著江南,把持著種種不言的特權,縱使是清廷皇帝也不願貿然觸碰它
一直到雍正登基繼位之後,才真正開始嘗試對地方豪紳大地主的瓦解。
雍正皇帝為此選擇了兩條關鍵國策,其一便是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從源頭上摁住了地方豪紳大地主與官場合流的打算,為此甚至還大肆貶走了許多人才,還有很多人被直接抓進了大牢中,鬥爭變得極為慘烈;其二便是攤丁入畝,也是從根本上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狀態,並使得中央財政得到大幅增長的趨勢。
嚴格說起來,林敬也希望自己能去執行這兩條關鍵國策,可問題是他不同於雍正皇帝,他作為大明的太子,嚴格來說並沒有足以信賴的關鍵力量,這兩條國策絕不能在現在推出,否則才是真正要命大問題。
崇禎皇帝深感樣樣事都不順心,只能耐著性子再次下達御批,著各省將災情彙報上來,再酌情進行處理,然後才問道:「吳三桂可靠嗎?」
說起來,皇帝對於吳三桂這個大臣還是有幾分印象的,並且對此人也頗多讚賞,但是處於當年毛文龍的教訓,皇帝心中也藏著幾分警惕心理,不願意再出現第二個毛文龍來。
林敬沉吟道:「兒臣以為,吳三桂此人雖有幾分私心,可是他卻是一個懂得規矩的人,用來制衡關寧軍內部的其他人相對更合適......只是兒臣以為,這樣的人可以用,但是不能給與更多的信任。」
「既然不能信任,為何要讓吳三桂去攻覺華島?」
崇禎不由得有些驚訝,他感覺太子現在做事還真透著幾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勁頭。
林敬連忙解釋道:「兒臣昔日在德州跟吳三桂接觸過,也對此人有一定的瞭解.....此人心中最大的野心從來都是自成一方天地,如果強行壓著他做事,反而會成為阻力,可是讓他為自己的利益去爭鬥,這個人一定會拼盡全力的。只要父皇能夠順著他,完全可以成為咱們手中一柄利器。」
這
種描述讓崇禎皇帝頓時有些不滿,他陰沉著臉說道:「可如果吳三桂不聽咱們的怎麼辦?」
「好辦。」
林敬輕輕一笑,道:「兒臣已經派人去接管了山海關,倘若吳三桂翻臉,便直接斷掉他的糧餉軍需便是,到時候光憑藉著一座寧遠城,他不要說養三萬兵,就是三千家丁他也養不起!」
馬蘭峪。
自從盛京傳來訊息後,多鐸便一路率領大軍穿過了馬蘭峪,朝著盛京的方向趕去,可是他心中存著幾分戒備的心理,並沒有第一時間趕回去,而是在抵達義州後,便先派人同正在京中坐鎮的多爾袞送信,詢問情況。
然而,到了這個時候,皇帝已經醒來,並且還在第一時間跟多爾袞達成了初步合作的協議,因此此時多鐸便也沒有理由繼續進京,反而被委派了一項任務,那就是繼續率領鑲白旗和一部分正白旗的人馬襲擾明廷,為議和營造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