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短短一瞬間,布木布泰的腦海中便做出了決定,只是她僅僅是一個後宮的妃子,根本無法干預政事,就必須要找到了一個朝堂上的合作者,來控制住眼前的局勢,像面前的內三院大學士便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在一開始的時候,布木布泰的目標是剛林或者是希福,並沒有將范文程放在眼裡過,畢竟一個漢人根本不靠譜。可是眼下范文程的表態,卻讓她一下子明確了目前的處境——那就是在剛林或者希福的眼裡,她莊妃可不如外朝那些野心勃勃的王公們的拳頭大!

果然,在范文程剛剛說完之後,很快便有人站出來反對,而這個人正是內國史院大臣瓜爾佳·剛林!

“啟稟皇后娘娘,莊妃娘娘,老臣以為如此不可......眼下皇上生死未卜,可饒餘貝勒大軍全軍覆沒,朝廷正值風雨飄搖之際,國事重於山,不能有絲毫耽誤,老臣以為,範大學士所言頗為有理,眼下一方面應該全力救治皇上,而另一方面,也應該召集在京諸王進行議政,以穩固國體,穩固人心。”

不得不說,老辣無比的剛林幾乎是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用范文程的話給了范文程狠狠一擊!

原本范文程和莊妃所理解的“保證大清宗嗣傳承”,是指在皇太極的子嗣當中立下承嗣之君,從而保證皇太極這一派能夠有一個體面的下場,這番話也並無不當之處。

可是,在剛林的曲解之下,卻將保證大清宗嗣傳承改成了召集在京諸王進行議政,而不得不說的是,這一點卻是符合清廷的傳統—―因為在後金時期,滿洲的繼承製度就從來不是所謂的立嫡立長,也不是老可汗制定,而是由各旗旗主議政推舉!

這種看似有幾分自由的繼承製度,本質上卻是充滿血腥。

的原始暴力,就好比在努爾哈赤死前,他最喜歡的孩子並不是皇太極,而是聰明伶俐的多爾袞,特別是其母妃阿巴亥還深受努爾哈赤的寵愛,倘若這個背景放在大明,那麼無論是誰,似乎都無法阻擋多爾袞走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可問題是,放在後金的背景下就不是這麼一回事,至少努爾哈赤根本沒有能力強行讓多爾袞繼位,倘若在死前弄個什麼遺詔之類的指望所有人擁護多爾袞,那簡直就是活在夢裡,當時的四大貝勒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完全可以幹掉多爾袞再來討論誰來當老大。

實際上,皇太極本人的繼位就是這種制度下的產物,在努爾哈赤死後,正是在各大貝勒的支援或者是預設下,皇太極才得以繼承汗位,而且他在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是在跟其他幾大貝勒們輪流秉政,只是一個空有名頭的皇帝罷了。

因此,眼下剛林的建議就很有傳統意味,那就是讓八大旗主們來共同商議吧!

可問題是,眼下豪格和多鐸都不在盛京,而多爾袞和阿濟格在啊!一旦真按照剛林這個說法來搞,那隻怕是將權力拱手讓給多爾袞了。

莊妃聽到這裡時,臉色很快就凝重了下來,她心中最壞的預想終於出現,那就是即便在內三院裡,都有支援多爾袞的人!

“剛林。你說得也有道理,只是茲事體大,還請希福大學士也說說吧。”

跪在地上的赫舍裡·希福頓時在心中苦笑一聲,只能嘆口氣,低聲道:“皇后娘娘,莊妃娘娘,老臣以為皇上得天洪福之佑,定當無事,如今不妨再等等看,如何?”

“不錯!希福大學士不愧是皇上看重的肱股之臣,那就按照大學士的意見來辦。

莊妃連忙接過話頭,她如今已經看出來了,剛林這個老狐狸一直希望把水往混了攪,光靠自己和范文程怕是攔不住,因此她見希福說出這番話,便十分果斷地肯定了下來。

一旁的剛林臉色則是陰沉了下來,要知道他在私下裡可是跟多爾袞是有聯絡的,倘若能夠幫助多爾袞繼承皇位,那可是從龍之功,遠遠比現在被架空的國史院大學士來得強!

然而,當機會來臨時,這一切卻被希福這個小人所破壞,這讓剛林頓時恨得咬牙切齒。

在定策之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並不是很清楚這裡面的緣由,有些懵懵懂懂地望著莊妃道:“既然已經定下,便由莊妃處置吧。”

當下,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便派人交出了宮禁大門的鑰匙,任何人不得莊妃的允許,都不得擅自出入,就連三個大學士也已經被困在了崇政殿內,不得隨意走動。

不過莊妃此時此刻很欣賞范文程的才能,也明白對方的能力可以幫到自己,便派遣范文程前去召集皇太極的其他心腹大臣們,特別是兩黃旗和正藍旗的勳貴,令他們掌握好軍隊,若是有任何變故,以聽從皇上的號令為要。

等到了這一切做完之後,天已經變得矇矇亮,由於事務處理得到,訊息得到及時封鎖,因此禁宮封鎖的訊息並沒有驚動多少人,甚至沒有釀成任何軒然大波——外臣中固然有所猜測,可是誰也不敢貿然去試探,在無形之中避開了這一場驚天的危機。

鎮魯營。

當大水谷之戰爆發之時,坐鎮在鎮魯營方向的明軍山海關總兵馬科、密雲總兵唐通以及馬蘭峪副將白廣恩也豎起了大旗,他們謹遵林敬的命令,在鎮魯營方向大造聲勢,以此威脅建虜大軍的後路。

這三人都曾經是參加過鬆錦之戰的總兵,且率領的軍隊也是明軍中為數不多的精銳之師。 無錯更新@

原本多鐸大軍出現之後,這三個人還多多少少有些緊張,每日裡派遣了大量的偵騎前往牆子嶺方向檢視,然而等到他們得到建虜北上的訊息之後,內心裡既有些放鬆,可是又有幾分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