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大將當場被擊殺很影響士氣,可八旗軍的攻城依然正常展開,只見前排盾車的正在抵禦著城頭的佛朗機炮和火銃,八旗弓箭手和鳥銃手則躲在盾的後面,亦步亦趨地緩緩跟進,至於那些身披甲的八旗銳士是攻城的主力,他們一旦先登成功後就會佔據城頭,逐漸擴大城頭地,最終拿下城牆。

可以說,儘管八旗軍的長處在於野戰無敵,可是常累月下來,也使得他們具備非常出色的攻城能力,這也是松錦之戰中明軍的堅城往往守不住的關鍵因素。

在嚴格意義上而言,以四萬人馬進攻只有千人駐守的小城池,基本上就是易如反掌,攻城時間通常都要不了一天,這也阿巴泰滿懷信心的緣故。

伴隨著城上的炮火和火槍的轟鳴聲,城下的盾車則是慢悠地行進著,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吱呀呀聲響。

當進攻的八旗軍距離逐漸拉近之後,城頭上的佛朗機炮也打得越發精準,不時有盾車被擊毀,還有很多八旗士兵被中當場陣亡,炮聲轟隆之際,只見頭上的白煙繚繞,恍如仙境一般。

隨著距發接近,只見盾車後方拿著雲梯的八旗們開始進行衝鋒,他們集結在一起,身上披著重甲,著傷亡朝城頭撲去,這些人在八旗內部又被稱之為死兵,因此各個都是勇不可擋。

方的距離逐漸拉近其非凡之輩。

當然,可千萬不能小看這些人,只要他們能夠登上城頭,那麼他們將會自己的經濟優勢,逐漸擴大在頭上的勢力範圍,這個時候想要把他們推下去,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時城上的明軍兵們乎也放棄了向盾車進攻,開始往城頭下方的八旗兵丁始射箭,而這一下來卻是給下的八旗兵造成了極為嚴重傷亡——由於抗虜軍採用的都是新火器,不光打得特別遠,而且也打得非常準,那些子彈幾乎就像長了眼睛一般,將城下的八旗兵丁們一個個點倒,雙方的傷亡差距瞬間被拉。

“嘶.......

陣前觀戰的阿巴泰不得倒吸了一口冷氣,儘管已經看過很多次跟明軍交戰的場景,可是像面前這種情況依然使他感覺到震撼和莫大的威脅。

要知道,八然講究騎射,可是對於火器的態度也是大力支援,現如今八旗軍中的火器裝備率實際上要比明軍還要高,火炮要更加先進,數量也更多,像這種各種優勢兼顧的情況下,才使得明軍屢敗屢戰。

可是在此時阿巴泰的眼裡,他始終都搞不明白,抗虜軍所使用的火槍為什麼這麼強大呢?它幾乎已經超越了阿巴泰自身的想象。

當然,無論阿巴泰怎麼慨,戰場上的交戰也依然顯得有條不紊。

對於此時城頭上抗虜軍而言,他們已經將作戰變成了一整套科學化的體系方式,指揮者過對局勢的判斷將命令傳遞給傳令兵,然後傳令便透過口哨以及旗幟相結合的方式,給下面的各連和各排發令。

在到了命令之後,城頭上的守軍便開始統一進行齊射的方式,爭取每一次的射擊,都能給八旗兵丁帶去更大的傷亡—這種強大而和諧的作戰體系,幾乎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揮出抗虜軍本身的武器優勢。

當槍彈如同點一般襲來的時候,八旗兵們的確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勇氣和決心,他們沒有像漢軍旗那麼容潰敗,也不像蒙古八旗那麼散漫,像滿止八旗這種結合了紀律和勇氣的軍隊,屬於這個世界上當之無愧的頂尖精銳。

彈雨的洗禮當中,八旗軍前進的陣型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依然穩定地前進著,很快雙方的距被拉近了六十步的範圍,雙方計程車兵甚至能夠清晰地看到對方那一張張嗜血的臉龐。

此時,那些被盾車掩護在後方的八旗弓箭手和鳥手終於有了發揮自己優勢的機會,他們之(本章未完!

第554章 攻城進行時

溫馨提示:為防止內容獲取不全和文字亂序,請勿使用瀏覽器(App閱讀模式。

所以要等到這麼近的距離才開始射擊,本身是因為八旗重箭和鳥在短距內才能發揮優勢,若是跟明軍一樣相隔一百五十步就開始開火,那麼只會浪費彈藥和徒增傷亡。

“放!”

一淒厲的呼喊聲很快在頭下響起,只見八旗軍正在彎弓搭箭,開始向城頭上傾射箭雨,鳥銃手們也站在了一排,開始連續放箭雨,聽見噼裡啪啦地響成一,只是由於城頭上的明軍早已用木板隔了一層,使得真正被擊中的明軍士卒只有寥寥數人。

儘管清軍所使用的的起原來明軍的鳥銃的質量更好,但是這種火繩槍的威力的確不盡人意,厚厚的木板完全可以擋住彈雨的射擊,而八旗弓箭們的重威力雖然也大,可是威力相對火繩槍還要略遜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