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敬捻起棋盤上的一顆黑子,直接點在了棋盤上的一處角落,只見一條早已經陷入重圍的白方大龍,被這顆棋子徹底擊潰,場面局勢頓時大變......+”

對於堵胤錫,林敬心中還是非常滿意,他明白堵胤錫這種人才最強的地方在哪裡,那就是他卓越的戰略眼光,能夠撥開重重迷霧找到最正確的一條道路,就好比他在原本的南明歷史上,曾經做下的聯虜抗清壯舉,堪稱超越了這個時代的所有人。

當然,眼下此一時彼一時,堵胤錫也十分敏銳的發現,建虜大勢未成,即便能入關劫掠,可最終是拿不下大明的江山社稷,反而看似遙遠且更加渺小的流寇,才是大明真正的禍害根源所在,與林敬的想法卻是別無二致。

因此,在面見崇禎皇帝的時候,林敬也十分自然地將這一番理論講述了一遍。

“父皇,兒臣以為,當下應該繼續執行先前的策略,將阿巴泰大軍留下來,等到徹底打痛他們以後,再逼清廷議和,方能將主動權留在我們手中。”

崇禎皇帝略微有些心煩意亂的放下了手中的奏摺,沉聲問道:“皇兒,你認為此戰勝機到底有多大?若是勝了建虜,他們會不會報復?”

說完後,他另外看向了首輔吳甡、次輔蔣德璟以及兵部尚書張國維等人一眼,只見其餘的大臣臉上也露出了幾分擔憂的神色,但是他們也並沒有站出來勸諫。

林敬沉聲道:“父皇擔心的是,在清河之戰發起之前,兒臣對於打擊建虜前鋒滿達海一部,尚不敢做出大膽的決定,對於阿巴泰所部的支援,也一直都非常擔心。可是如今看來,正是因為消滅了滿達海前鋒一部,才使得阿巴泰徹底縮了手腳,才取得了德州之戰的勝利。”

“對付流寇我們尚且還能保持幾分心理優勢,對於建虜則懷著百分的緊張心情在打,照過去打仗,我們對付建虜更多還是抱著防禦作戰的心理,若是兵力沒有超過對方之前,是絕不可能進入大戰,唯恐戰敗之憂。可是清河之戰和德州之戰的結果告訴了我們,抗虜軍已經有這個實力同建虜進行決戰,我們也已經積累了有力決戰的條件。”

說到這裡的時候,眾人的目光便徹底集中在了林敬的身上,太子殿下很少這般長篇大論,今日如此怕是已經憋在心裡很久了。

林敬跪在地上,向崇禎皇帝痛聲道:“我大明同建虜之間的大戰之所以屢屢失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已經變得不自信,打起來畏畏縮縮,眼下更應該以一場大勝重拾軍心民心,儘管這種大決戰關係到我大明的生死存亡,可更不應該避戰畏戰!”

“以***我大明精銳抗虜軍為主力,以十萬邊軍為兩翼,在密雲伏擊建虜五萬人馬,這是一鍋夾生飯,夾生就夾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聽完太子這番酣暢淋漓的痛訴後,崇禎皇帝陷入了沉默。

松錦之戰前,他亦曾滿懷著這般信心,讓百分信任的洪承疇指揮著大明的所有精銳,同建虜進行了這麼一場事關天下的決戰,然而,大明最終還是賭輸了。

在輸掉了所有的精銳之後,大明的國勢也急轉直下,竟然隱隱有幾分亡國之兆,也使得崇禎皇帝的內心不敢再賭,也不敢再將希望寄託在這種關鍵的決戰之上。

他沉默了許久,才長長嘆了一口氣,低聲道:“你們先下去吧,朕再想一想吧。

林敬知道這是皇帝內心憂慮之故,但是他並沒有進行勸諫,說到底即便是他自己,又何嘗有必勝的把握?可是即便沒有也必須要打,因為收益(本章未完!

第543章 此戰必勝

足夠大,對於大明當下局勢的改善也有極大的好處。

這一仗再戰勝了建虜,則意味著建虜在至少三年時間內,不敢再發起這般規模的入關之戰,而沒有足夠的國力支撐下,建虜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兵馬,否則遲早會把建虜給打空。

因此,從實質上而言,打贏了這一仗,意味著在後面的至少三年時間裡,他有足夠的時間去調理內政,訓練軍隊,平定內憂,到時候再同建虜進行事關國家命運的關鍵一戰,也就有了七成以上的把握。

堵胤錫的確說到了林敬的心坎裡,他確確實實太需要這三年時間。

等到眾人都退下之後,崇禎皇帝內心卻是六神無主,他勉強耐下心看了一陣奏章,忽然長長嘆了一口氣,走出了乾清宮,在丹墀上徘徊不止,春夜寒意漸漸侵入他的肌膚,使得皇帝感覺到了些許寒冷。

“到底該不該聽太子的呢?”

第543章 此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