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朝廷鋤奸(第2/2頁)
章節報錯
「奴婢在。」
崇禎皇帝咬牙切齒地說道:「叫你的人好好給朕查一查,這宮裡都已經漏風漏成了篩子了!」
王德化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地說道:「奴婢領旨。」
崇禎皇帝臉上怒氣稍減,繼續道:「那些在宮外的奴婢,也要好好給朕查一查,總不能讓這幫子黑了心肝肺的狗奴繼續吃著宮裡的飯,砸了宮裡的鍋!」
「是,奴婢一定會好好讓東廠查一查。」
崇禎皇帝不再理會王德化,而是望向了太子林敬,道:「朕會下旨,讓錦衣衛和防疫司去協查這件事,只是這些暗探深埋已久,就怕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掃清,你準備什麼時候開始打?」
「回稟父皇,最遲在月底。」
林敬沉靜地說道:「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阿巴泰大軍最遲也就在五月份會出關,到時候咱們總不可能追到關外去......密雲螺山,正是一個好的伏擊地點,只待父皇下令,兒臣在這半個月內,總能掃出一批暗諜來。」
崇禎皇帝見朱慈奏事條理清晰,內心的擔憂自然也稍減幾分,他望著越發顯得成熟的太子,不由得嘆了一口氣,「烺兒真得長大了,這一年多來幸虧有你,我大明朝才沒有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
林敬低聲道:「兒臣有兒臣的難處,父皇也有父皇的難處......兒臣能做的,只有儘量為父皇分憂,可是我大明的江山,還是要父皇撐起來才行。」
崇禎欣慰地望了一眼林敬,繼續道:「咱們父子兩個相忍為國,難也要做下去。只有撐到局勢轉機到來,你我才能喘口氣。
「父皇說得是,兒臣這就下去準備去了。
林敬叩首行禮,很快便帶著剛剛寫好的聖旨,走出了乾清宮,他微微鬆了一口氣,只感覺自己的身體雖然疲憊,可是精神卻無比亢奮。
.」
四月初十。
從京城內外開始瀰漫起一股極為沉重的氛圍,引得百姓們人心惶惶,到處都能聽到喊打喊殺聲,甚至還經常看到有屍體被抬出宅子裡。
原來這是錦衣衛和東廠一起攜手在京城到處查暗諜,時不時就有人被抓到了詔獄之中,接受審訊和調查,還有一些暗諜似乎狗急跳牆,同錦衣衛發生了爭鬥,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搏殺,當然這些暗諜們孤立無援,自然無一例外落網,至少極少數人被逃了出去。
查暗諜並非什麼稀奇的事情,但是讓人感覺稀奇的是,這些暗諜明面上的身份幾乎都不起眼,像東邊街上賣包子的,西邊街頭打鐵的,還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官小吏,似乎也被人當成了暗諜給抓了起來。
有人說這些人都是建虜私下裡買通的探子,建虜之所以每次入關都有如神助,跟這些人提供的情報有關係,也有人說這是朝廷從晉商那裡搜到了一些關鍵的東西,似乎有很多人也被捲了進去......總之,什麼樣子的傳言都有。
而在這種鬧哄哄的環境下,朝廷內官員們的感受卻不一樣,他們相對於百姓們更敏銳地察覺到了朝廷眼下這般出手的目的,也知道更多晉商通虜的內情,不少朝廷大臣們從內心裡感覺到欣喜,因為朝廷中以晉商為紐帶的官僚集團,終於迎來了覆滅之日。
晉商屬於典型的官商,像當年的王崇古、張四維等家族便都是晉商在朝廷的代表,
像當年王崇古曾經擔任過兵部尚書、陝西總督掌握軍事,便是有晉商在背後出力。
當然作為晉商的利益代表,王崇古自然也對晉商多有回報,他在擔任兵部尚書、陝西總督時期,曾經一力促成俺答封貢,背後的緣故則是晉商希望能夠透過封貢護市,來賺取同蒙古的貿易大利,這一步也使得晉商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而到了張四維這一代就更不得了,他本人是王崇古的外甥,其父張允齡、叔父張遐齡、岳父王恩、大舅子王誨等人都是大鹽商,甚至連大明首輔張居正也得到過晉商的支援,與此同時王家、張家在聯姻的同時還與內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馬自強的馬家聯姻,三家壟斷整個鹽業。
張四維本人也很傳奇,他二十八歲考中進士後,以文采書法兼優著稱,並因此入選翰林院第一庶吉士,三十歲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之職,正式邁入仕途,並且也得到了張居正的大力提攜,甚至還曾經成為過大明的首輔。
因此,晉商強大的實力使得他們在朝廷中的勢力相當大,若不是林敬實行雷霆一擊,只怕到現在還在朝堂上跟別人打嘴皮子官司——而眼下握得足夠的證據,自然便可以自上而下對晉商官僚集團進行清洗。
與此同時,在邊關的一座小城當中,幾名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小校護衛著一名中年男子,走進了一間三重進的院落當中。
而此時的院子當中,一切都顯得十分簡樸,唯有一個老人正坐在竹椅上面,望著走進來的中年男子,臉上露出了幾分惶恐。
「閣老,在下已經好久沒有來看您了。」
中年男子恭敬地行了一個禮節,其餘的錦衣衛小校們也都靜靜立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