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寒冬天氣裡,大雪說下就下,很快便在將士們的身上落下了淺淺的一層。

林敬臉上也沾滿了雪花,沒有伸手去擦拭。.

「東虜為禍邊關已有數十年,我大明也同東虜打了數十年,其中不知有多少同袍將士戰死沙場,不知有多少無辜百姓慘死敵手!」

「松錦之戰,我大明九邊將士浴血奮戰,最終慘敗,就在這冰天雪地裡,屍積如山,埋骨他鄉......死去的人英魂未散,可是活下來的人卻已經不敢再打了。」

一番話說得不少人頓時低下了頭,他們當中並非完全沒有從遼東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而松錦之戰對於他們而言,是一個徹頭徹尾無法散去的噩夢。

林敬的聲音依然十分冷冽,他的臉上紅撲撲的,不顧大臣們的勸阻,繼續堅持站在點將臺上面,就像一棵筆直的松樹。

「可是,我們不敢打,東虜卻要打進來,從崇禎二年開始,到如今的崇禎十五年,東虜已經四次深入我大明國境之內,燒殺擄掠,肆意屠戮我大明百姓,從京畿到山東,四處屍橫遍野,百里無人煙....」

「你們當中,有很多人甚至都經歷過,都瞭解東虜的猖獗。那些死去的人們,都是我們的父母,都是我們的兄弟,都是我們至親的骨肉!」

臺下計程車卒們頓時紅了眼圈,其中許多來自北方計程車卒們,甚至開始痛哭流涕,林敬的話十分精準地擊中了他們內心最脆弱的地方,如何不能感同身受?

實際上,就連站在林敬身後的眾人也都是神情複雜,他們甚至默默地開始嘆氣,大明朝這十幾年的掙扎與無奈,幾乎鮮血淋漓一般地呈現了出來。

林敬深深望了一眼眾人,聲音越發地凝重。

「前面幾次東虜入關之事,尚且還有我大明九邊精銳,還有天下各路勤王大軍,可是如今朝廷無兵,我不得不帶你們北上山東抗虜........你們的家眷固然都在南直隸,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如果東虜一路打過了山東,到時候會是什麼樣子?」

林敬深深嘆了一口氣,道:「為了你們自己的家人,為了我們的兄弟姐妹,這一仗咱們必須要打!」

「殿下,我等願隨殿下驅逐韃虜,護我百姓,還我河山!」

一名將領神情激昂地站了出來,發出了自己的怒吼,而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也都站了出來,他們高聲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激動。

「我等願隨殿下驅逐韃虜,護我百姓,還我河山!」

越來越整齊統一的聲音逐漸出現,在雨雪中迴盪著,在寒冷的天氣都已經無法撲滅將士們內心的火熱。

在這股強烈的激憤情緒帶動下,即便是那些經歷過許多次大戰計程車卒們,也都紛紛站出來表達對林敬的支援,他們的眼圈甚至都有些紅了。

「士氣可用,士氣可用啊!」

就在路振飛感慨之時,林敬卻繼續高聲道:「你們放心,我大明絕不會讓將士們流血又流淚,等將來到了山東以後,我會給你們每個人分五十畝地,到時候還會給你們每個人發五十兩銀子,你們可以去招募流民來種田,這樣生計也就有了保證!」

「什麼?五十畝地?還有五十兩銀子?」

一聽到林敬這番話,下方的將士們頓時都驚呆了,畢竟這待遇可是相當不錯,有了地有了銀子,就等於有了自家的產業,就算把命豁出去那也是值得了。

林敬繼續道:「沒錯,你們不用擔心,地等去了山東就開始分,銀子等到打完仗再賞,但是我可要告訴你們,無論是分地還是分銀子,都是要大傢伙好好打東虜,要是有人畏戰怯戰,不光是地和銀子要收回來,我還要厲行軍法!」

「多謝殿下賞!」

一名身形粗壯的漢子站出來道:「殿下,我等原本就是為了保衛鄉梓,本無怯戰的道理,更何況殿下對我們不薄,若是再有人不敢捨命,咱們也饒不了他,請殿下放心!」

「好!」

林敬走上前去,拍了拍漢子身上的雪,笑道:「你叫什麼名字?」

「末將趙孟,乃抗虜軍第三營第七局把總。」

目前抗虜軍的編制主要沿襲了戚繼光在遼東制定的軍制,按照隊、旗、司、局、營編制,其中每隊十二人,隊長一人,配鳥銃倭刀,伙伕一人,配雙尖扁擔。長槍手兩人,另配弓箭。刀棍手兩人,配刀棍、弓箭。牌刀手兩人,配藤牌、腰刀、標槍。火槍手兩人,配火繩槍、倭刀。快槍手兩人,只配單眼快槍,近戰以快槍代棍。

而在小隊之上,則是三隊為一旗,設一旗總,管三十斤虎蹲炮一位。三旗為一司,設一百總,百總有侍從數人,管百斤滅虜炮一位。三司為一局,設把總,三局為一營,設千總。每營配三門重型佛郎機炮。

當然,目前抗虜軍的主要編制也進行了一些微調,主要還是林敬提高了火器的佔比,減少了近戰軍隊,畢竟眼下新式火器的威力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更大比例的火器軍隊,也能提高作戰實力。

林敬望了一眼這個名叫趙孟的把總,笑道:「好,趙把總所言,我是相信的,將來等你們在戰場上立下了功勳,我再親自為你們助威。」

此時將士們的情緒在林敬的調撥下,變得越發地亢奮起來,他們一改前面的萎靡與彷徨,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進軍山東。

「御下恩威之道,殿下如今是越發純熟了。」

楊廷麟頓時在心中微微感嘆了一聲,不過他也頗為欣賞這一點,畢竟上位者最重要的就是賞罰有道,否則很容易便失去了底層的信任。

有賞無罰乃是驕縱之道,有罰無賞乃苛軍之道。

就好比當今的崇禎皇帝,說話已經不如繼位之人有用了。

除了楊廷麟在心中感嘆以外,其他站在一旁的文武大臣們也都紛紛在心中感慨,其中卻也有幾分複雜意味。

林敬望著眾人激動的神情,不由得輕輕舒了一口氣,眼下終於可以放心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