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伏衡華就接受了很多人的教導。在伏丹維的邀請下,各路高人為他講解自身修行理念,為他開拓視野、見聞。

對伏衡華而言,這分修行理念比秘術道法更彌足珍貴。

尤其是他的父母。

誠然,二人沒有在修行功法等實際方面對伏衡華提供太多幫助。

但在思想上,伏衡華受益良多。

結合眾人對天地的認知,對己身的認知。

伏衡華很快觸及器道、丹道本質。

天地可以為陣法,也能視作法寶。

天地洪爐,造化為工。

這天地自然本身,不就是一個孕養萬寶的造化大鼎嗎?

把天地視作一炁所凝,混元之極。那不就是一顆混元金丹?

此中種種,讓伏衡華大有啟迪。

什麼丹器符陣,歸根究底不就是對天地大道的另類闡述嗎?

無非是走的人多了,從而獨立出去。

歸根究底,和靈畫之術、棋仙之道沒有太大區別。

天地,既可充作排布眾生命運的棋盤,也能視作一張包羅永珍的圖卷。

而對我,天地之道是什麼?

伏衡華一念至此,泥丸宮豁然開朗。

木母化身冉冉升起,帶來勃勃生機。

天地為造化母胎,而我也是一個造化靈胎。

《造化會元功》的極致,就是自身成就造化元胎,即為另一個大千世界。

……

伏衡華立在樹下。

長春玉樹得其溢位的一絲絲造化生氣,抽枝發芽,越發茂盛。

嘯魚二人看了一會兒,她輕聲道:“少爺終究走上這條路。日後他的護衛,全靠你了。”

“說得你不用操心似得。”

“我終究不是專司鬥戰的修士,我只負責防禦和查缺補漏。”

對修真界,不論是白瑲、延龍、三大水域亦或者四海水域,大家都有一個共同認知。

境界不等同戰力。

戰鬥經驗、臨陣判斷、格鬥思維,不是打坐煉氣就能自動增長。

三大水域修煉五百年的煉丹童子,縱然有築基九層的渾厚法力。但從小到大沒有經歷過任何一場戰鬥。會被延龍築基一層,久經沙場的修士輕鬆擊敗。

除非境界差距實在過大,否則戰鬥技巧與經驗,很大程度可以彌補法力、道法的缺失。

地典仙訣層次的道法固然精妙,但一個需要花一刻時間才能催動的生疏道術,遠不如熟練操作黃級的離火拳。

為此,修行之人需要專門花心思,研究屬於自己的戰鬥體系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