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伏衡華提及深藏多年的疑惑。

“蚌螺,分屬介蟲,乃玄武所統,為何能進化椒圖,從而蛻變成龍?

“爬蛇,鱗蟲,乃神龍所統。為何玄武之相是龜蛇盤纏,蛇亦可化玄武?

“鱗蟲,包括長蟲、守宮、大蜺等爬行蟲類,龜亦為爬蟲,豈非受神龍統轄?

“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為何龍在龜之上?

“麒麟有鱗,本應歸神龍所統,何以為毛蟲之長?”

東萊神洲雖然沒有系統的界門綱目等分類,但對飛禽走獸等動物昆蟲所屬,古早時代便有一個大概認知。

天地有五蟲,毛羽鱗介蠃。

毛之蟲,麒麟為之長。

羽之蟲,鳳凰為之長。

鱗之蟲,神龍為之長。

甲之蟲,靈龜為之長。

倮之蟲,聖人為之長。

因此,龍鳳龜麟稱作四瑞,統率飛禽走獸、鱗甲昆蟲。

東萊神洲上,會把一些賢德高真尊為“聖人”。

滄瀾劫仙隨即回答:“進化之路,非單一路線。蛇可進化玄武、神龍。若長出四肢,生鹿趾,同樣可以化為麒麟。如果背生雙翼,還能進化羽蛇,繼而蛻變為鳳凰。

“進化之道,彼此混雜交錯。萬物尋自本性,以求昇華。”

在滄瀾劫仙講述中,世間萬物皆有其本性。

而一個事物向另一個事物的進化、變化,就是從一種性質轉變為另一種形式。

“你可知,五蟲為何以聖人、四瑞為尊?為何種種生靈最終進化方向,都是這五大形態?

“聖人,即智慧。一切生靈參悟本性,啟蒙智慧,皆可謂聖。世間精怪開啟靈智化形成人,便是修聖之路。”

精怪化形,不是化形為凡人,而是開啟智慧,模擬聖人之相。因此化形之後仍有法力神通。若真正得道,可褪去妖身,成就聖體。

“神龍,即生命。龍,是當今最具活力的神獸。鱗甲之流可以化龍,草木得道可以化龍,山河靈脈孕育千年可以化龍。就連我輩修士,也可行走化龍之道。

“龍,擁有世間最活躍的生命力。因此有著‘萬獸朝蒼’‘龍生九子’‘龍性本淫’等說法。

“玄武,為陰陽。世間萬物,一切參悟陰陽之理者,皆可變化玄武。”

劫仙侃侃而談,講述進化之道的本質。

“那麼植物呢?”

話語戛然而止。

滄瀾劫仙過了好久,才慢吞吞道:“我對植物瞭解不多。”

何止是植物,他對鳳凰、麒麟同樣不瞭解。

之所以瞭解玄武和神龍,是因為他遊歷十三水域,吃得水族太多。對這些水族生靈過於瞭解,才明白神龍和玄武的區別。

向玄武轉變的水族,都不是恆溫一類,適合蒸煮。

而向神龍轉變的水族,肉質蘊含充沛的生命力,口感極佳,很適合煎炸烹燉。

伏衡華聽過劫仙講解,再回想自己原本打算照搬界門綱目的念頭,不覺暗暗慚愧。

修真界雖然沒有系統的分門別類,但對世間萬物也有一套自己的認知。

修真,求得是大道真理,無非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求知學問。

“所以,編撰博物圖鑑,不僅僅要借鑑前世,更要符合當下的世界認知。”

伏衡華取出圖卷,試著以龍鳳龜麟佔據四方,以聖為中心,描繪世間飛禽走獸的進化圖……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