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路熟……”

“人間崑崙,他都爬了不知多少次,有一次,他險些被那位兵主留了下來,讓他修行魔道。後來不知為何,又被放了回來。”

子受聞言,突然有些後悔。他本想換人,想想卻又作罷,畢竟取經成功的關鍵還在於護道人,至於求道者也就是個吉祥物罷了。

於是子受說道:

“那就麻煩洪兄,讓洪巢做好準備吧。對他而言,這是一個機緣。”

洪易點了點頭,道:“不知典獄大人,可安排好了護道之人?”

子受笑了笑,道:“屆時,自會知曉。”

子受說完,便不再開口,洪易的神識也不再傳來。

他分明站在壽仙宮外,眼眸之中卻映著冀州城的影子。

正是白蓮童子透過信使神差,將冀州的畫面傳到了子受的心神之中。

……

此時。

人間。

冀州邑下學宮。

一位夫子結跏跌坐於高臺之上,他雙手合十,面容和善悲憫,正準備給數千弟子講述自己的學問。

講學,是邑下學宮建立之後逐漸形成的一個風氣。

或者說,是在子受的授意下,形成的一個制度。

名曰邑下論道。

在大商,只要有讀書人要宣揚自己的思想,都有機會在邑下學宮講臺之上,為天下人講學傳道。

這個制度極其的自由,很少受到約束,言論甚至不在大商律法的管控之中。

不過,凡是講學者,都要接受聽講者的質疑和提問。

因為聽課人,不一定是讀書懵懂之人,恰恰相反,大部分都是飽學之士,甚至還有名聞天下的悟道者。

要是講學者的學問比較特立獨行,比如宣傳仇恨,違揹人倫,惹了眾怒,事後被一些正義之師、綠林好漢找上門切磋武藝,打死了官府也不負責。

正所謂,一上講臺,生死有命。

只要你有膽量站上去,只要你不怕惹眾怒,只要不怕被滿天的指責、質疑毀了心境,就可以去官府登記,約定時日上臺講學。

自邑下論道開始以來,不懼生死者多不可數,為了宣揚自己的思想甚至命都不要的讀書人也有不少。

正是如此,才讓大商悟道者越來越多,讀書已經不再是因為崇拜帝辛,不再是因為子受的吶喊和號召,而是脫離了其興起的原因,形成了獨有的講學風氣。

這個風氣還曾被子受題字讚許,張貼在每一個邑下學宮的講臺之上。

題字內容正是:邑下學宮,百家爭鳴。

現在,正在冀州邑下學宮講學的讀書人,便是一個學問標新立異之人。

姓釋名迦,貴霜王族釋迦族的族人。

當年大商招攬天下移民,他正是其中之一。

他講的道理,名為三乘大法。

此法並非是大商的學問,而是貴霜的學問。

當初西方仙神下人間散道入人間,帶入貴霜的不僅僅有旁門左道,還有西方教的教義三乘大法。

他來大商之後,因為與人論道用了三乘大法中的學問,被一位夫子看中,收入門下成了弟子。

這位夫子收了他之後,不僅沒有教他自己的學問,而是讓他去四處宣揚自己的學問。

所為三乘,正是大乘、中乘、小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