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間殿。

楊嬋和龍族特使敖靈站在一起,目光從始至終未曾離開過帝辛,眼神看似平靜,卻和商容十分相似。

哎。

敖靈心中嘆息一聲。

若非姐姐告訴她月桂樹上的變化,她也不知道,楊嬋在帝辛數年前巡視天下,途經灌江口,吟了一首早發灌江口的頌辭時,就已經成了他的文迷。

大王還不知道,他雖然拒絕了楊嬋的因緣,楊嬋卻主動牽了帝辛的因緣啊。

當然,此因緣非彼姻緣。

楊嬋認為,這單純是一種文學上的交流。

不過。

別說她……

敖靈自從讀過楊嬋的王曰,也迷上了子受曾經說過的這些從未見過的辭令。

對仗工整,直抒胸臆,讓讀者心神為之觸動。

可惜。

商朝識字之人過少,子受這些言語,很少流傳開來,只在大臣之中被傳閱。

卻沒想到。

有人暗中將他的話都記錄了下來。

……

子受把他們打服的聲音落下,文武百官立刻在商容的帶領下,齊聲高呼:

“大王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實乃英明神武,千古一帝……”

子受聞言,一把奏章砸了下來,道:

“滾。”

文武百官齊聲道:

“遵旨!”

然後。

他們兩人成對,三人成群,有說有笑,有爭執,快步離開了九間殿,往龍德殿處理國事去了。

楊嬋也跟著敖靈走出了九間殿,她臉色十分尷尬。

敖靈忍不住笑道:“別在意,陛下不在意細枝末節。”

楊嬋聞言,卻又忍不住撲哧一笑,道:“那當然,能寫出‘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星海’的人,怎麼會在乎細枝末節。”

敖靈忍不住問道:“楊尚書,你怎麼對這些辭令如此著迷?”

楊嬋搖了搖頭,道:“我……也不知,只是心中有種感覺。楊嬋的要等的人,便是這樣一位文采飛揚的書生。”

……

片刻後。

御書房。

子受身前,站著兩個高大魁梧的大漢,他們恭敬立於一側,手裡還抓著兩塊石頭。

他們正在冀州蓋鄉學,莫名就被大王拉了過來。

子受看著飛廉和惡來一身泥土,忍俊不禁,道:

“近日,這石匠之工,做的如何?”